周遊了後世蘇南範圍內的幾個州縣後,陳江森二人帶著一批精美絕倫的蘇州帛錦,來到了後世屬於浙江的湖州臨溪縣範圍內。
中國有邯鄲那樣幾千年都不改名字的地方,也有臨溪縣這種自從建城以來不停改名字的地方。
一開始,本縣隻是季蘭姐姐的家鄉烏程和餘杭兩縣的夾縫地帶,直到三國時並入東吳版圖,立縣後起了一個永遠平安的名字“永安”。
司馬炎太康元年改永安為永康,過了三年又改名武康。
武則奶奶的授二年,重新劃分地盤後又改槳武源”,睿宗景雲二年推翻他老娘的觀點,改名“臨溪”。
從那時候起到現在30年了,還有再折騰過。
可是,當今子李隆基,最愛改名字的人,他奶奶改過,他老爸改過,他又怎麼會放過這個地方呢?
也不用多久,就到明年的寶元年,他又會把這裏改名“德清縣”。從此以後,本縣的縣名就一直沿用至後世了。
畢竟,以後也少有李隆基這種恨不得把所有東西都重新取一個名字的君主了。
因為“臨溪”這個名字前前後後也沒用到30來年,所以陳真的對本地沒啥子映像。
但是本縣有中外聞名的旅遊、避暑勝地莫幹山,中國四大避暑勝地,一下子就知道腳下這片土地在哪裏了!
當初甚至還和同事們到這裏團建過!
而且,這特麼不是幹將、莫邪在此鑄成舉世無雙的雌雄雙劍的地方嗎?
“話春秋末期,群雄爭霸,吳王闔閭欲爭盟主,得知吳越邊疆有幹將、莫邪夫婦,是鑄劍神手,限令三月之內,鑄成蓋世寶劍來獻。幹將、莫邪采山間之銅精,鑄劍於山鄭冶爐不沸,妻子莫邪剪指甲、斷頭發,發黃土拌揉,作為人狀,投之爐鄭爐騰紅焰煆錘成雌雄寶劍。雌號莫邪,雄稱幹將,合則為一,分則為二,蘸山泉,磨山石,劍鋒利倍常。時莫邪孕,夫妻倆知吳王奸凶,莫邪留雄劍於山中,幹將往獻雌劍。吳王問此劍有何奇妙,幹將:妙在剛能斬金削玉,柔可拂鍾無聲。論鋒利,吹毛斷發,誅戮,血不見痕——試之果然!”
一想到當初來這團建時,聽當地地接導遊用半土不白的方言講著幹將莫邪的故事,陳就有些好笑。
後世景點就愛把各種不相幹的曆史人物跟自己編排在一起,既影莫”,又影幹”,那肯定跟幹將莫邪相幹了。
而且一會兒吳王鑄劍,一會兒楚王鑄劍——最後出土已發掘,人家越王勾踐劍更鋒利。
這故事還有後續,吳王為使下無躥二劍,殺幹將,十六年後,莫邪、幹將之子成人,殺了闔閭報仇。
這聽得陳又是啼笑皆非——
闔閭不是在與越國的槜李之戰中,被越大夫靈姑浮揮斬落腳趾,得破傷風而死的嗎?
他的前任,吳王僚倒真的是被刺殺的,而且還就是闔閭指使人刺殺的。
可你刺客,那不正是陳最擅長的領域麼?
魚腸劍,專諸刺吳王啊!
莫非專諸竟然是幹將莫邪的兒子?
反正隨便你們胡扯了。
後麵闔閭的兒子夫差,死亡跟勾踐、西施、範蠡相關,就更扯不上關係啦。
總之,在國內的景點,導遊們什麼,權且聽個樂,莫要太較真。
陳隻記得,這裏的風景還不錯,團建玩得很開心,什麼滑草、越野車、大秋千,都是抖音上各種網紅的項目。
現在這個時候來更好,也沒有人把景區圈起來收門票,也沒有導遊硬要跟你幹將莫邪的無聊的故事。
反而是看過魯迅寫的“眉間尺”,陳很喜歡,而且覺得魯迅先生還是蠻有寫武俠的賦的,可惜他誌不在此,負責真寫一部長篇“魔劍三頭錄”,可能還真的很好看。
山中的風景在這個時候的確很好看,物產也足夠豐富,這就使得用來製衣的麻、葛、獸皮等物根本不缺,陳兩個人漂亮的“貨物”,壓根無人問津。
翻出大山,抵達平原丘陵地帶,那便是臨溪縣縣治的所在地了。
按到了湖州境內,理應去李季蘭的道觀拜訪,三人組重聚。
可是背負著如此滯銷的貨物,他倆又不好意思去。
陳也了,在這種縣城,這玩意依然沒有銷路——
除非到達杭州大城還有點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