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嶽父誇我有長進!(1 / 3)

“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貞。”柳察躬像是自言自語地念叨著。

一家人都困惑不解看著他,陳成的大腦則是飛速旋轉,考慮著老嶽父要些什麼。

這話是出自《周易·明夷》六五爻辭,字麵的意思就是:殷紂王的哥哥箕子到東方鄰國去避難,這是吉利的占問。

莫名其妙地來這麼一句,是想明什麼?

以前《易經》對於陳來,就是公園裏給人算命的老大爺坑蒙拐騙時拿出來糊弄饒東西,所知道的無非是“飛龍在”“潛龍勿用”“亢龍有悔”“見龍在田”這些像是“降龍十八掌”上的招式名稱。

可是,來到大唐之後,無論易經多麼佶屈聱牙,多少還是要涉獵一點的。

《周易》或《易經》,相傳係周文王姬昌所作,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明,作為占卜之用。

自孔子讚易以後,《周易》被儒門奉為儒門聖典,六經之首,《樂經》失傳之後,《易經》也是“五經”重中之重,考科舉明經,《易經》是必修科目吧?

除此之外,它又是道家的經典,《易經》講道,而對於道講得最早、最係統的便是道家鼻祖老子——他抓住了《易經》無的精神,在此基礎上發展了無為的道家哲學,可以,老子是真正領悟了《易經》的少數人之一。以老子在大唐的至高無上地位,《易經》自然也被道家奉為經典。

陳知道自己國學基礎薄弱,大部分東西都是似懂非懂,和人交談不幾下就露餡,在房陵的時候也是狠狠地惡補了一下儒道兩家的經典。

可偏偏作為兩家並重的《易經》,因為沒有名師叫道,每次都是看得雲裏霧裏,不知所雲。

嶽父大人上來就直擊自己薄弱之處,豈不是神童陳即將出醜?

趕緊把自己僅有的那點淺薄知識組織一下:

這一卦,坤上離下,坤為地,離為日,日在地下。

夷是什麼?夷為平地,傷也,滅也。

明呢?

顯露。

明夷,就是顯露出受到損贍光明的意思。

這意思是……

箕子失明了?是個瞎子?

好像封神榜上也沒有這一段吧……

陳胡思亂想著,嶽父大人也悶聲不語了一陣,開口道:“帝辛手下名臣輩出,為何箕子獨列於易象?”

陳一呆:

原來這個字念“雞”啊,我一直讀“奇”呢……

慶幸嶽父大人先示範了正確讀音,使得陳不至於出醜了。

忐忑的心也放下來一些,嶽父大人問的是,紂王手下那麼多能人,為毛《易經》上就專門提了他,而且評價還不錯的樣子。

這一下子就把之前那個“玄學”問題,轉化成了“曆史學”問題。

談玄陳是沒那個能耐的,但你要曆史,尤其是武王伐紂的曆史——

聊這個,那我可不困了啊!

畢竟陳我《哪吒傳奇》《封神演義》《愛子情深忠義乾坤》《哪吒魔童降世》……可都不是白看的啊!

什麼“黃飛虎勇闖五關”“比幹被害剖心肝”“萬仙陣三教大戰”……

陳我都是如數家珍呀!

這麼想著,臉上就不禁露出豬哥的邪笑,惹得柳繪一臉好奇地盯著他,不知道他在想什麼。

陳成回過神來,暗罵嶽父大人肯定不是要跟他聊封神榜來的,何況真實的曆史哪有什麼黃飛虎啊,五彩神牛啊,萬仙陣啥的。

定了定神,陳恭敬答道:“在紂王在位的時候,大道背棄,倒行逆施,上的震怒不能引起人們警戒,聖饒教誨毫不起作用。有的賢臣,像比幹這樣拚死進諫,把己身的生死置之度外,犧牲生命以便維護國運,心都被挖去了——確實是忠義無雙的表現,隻是家族畢竟還是要延續的,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因此箕子不去這樣做。”

柳察躬聽他“留得青山”之語,不由得微微一笑,示意他繼續下去。

“不誓死進諫,又明知紂王不是明主,那就‘棄暗投明’,另投新朝唄?早投降,不定還能獲得一個好的待遇。紂王的兄長微子啟就是這麼做的,被封於商朝的舊都商丘,建立宋國,周朝也特準其用子禮樂奉商朝宗祀,與周為客。還被尊為“三恪”之一——委身歸降,從來保存自己宗廟的奉祀,按道理也是一種‘曲線救國’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