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指點崔顥寫《黃鶴樓》!(1 / 3)

都是明白人,隻我糊塗蛋。

幾次三番被蒙在鼓裏的陳總編心中很不得勁。

可是也不得不承認,在沒有他的參與下,杭州聯絡站的組織工作盡善盡美,無可挑剔。

起碼把他心目職我是歌手”那一套賽製完美踐行到大唐的詩歌比拚活動中來了。

代表組織褒獎慰問之餘,陳總編也不吝資財,自掏腰包,每位加薪一月——

隻求你們在這次《真假孟氏門人》的專題報道中,能稍稍維護一下陳的形象,不要那些搓逼的事情寫得太真實……

詩榜的改革正在進行中,除了諸位大宗師,必須要讓普通受眾也能參與進來,這樣才能持續擴大影響力。

陳總編自己已經有了一個從零開始,改名換姓,在自己的詩榜上攻城略地的謀劃……

杭州事了,這次東遊的旅程也是時候返程了。

跨國行商“埃爾文·江森”同學,這次選擇的緊俏商品是錢塘各種胭脂水粉、掛墜首飾,看樣子是篤定了要賺女性用戶的錢了。

甚至連廣告語都想好了:

“你連一百文的胭脂都舍不得買,還好意思鍾意我嗎?”

陳成:“……”

這子可能還真有點“真知灼見”!

不由得想起馬雲的名言:很多人問阿裏巴巴成功的秘方是什麼,其實我們沒有秘方。

但真的沒有嗎?

我們隻是特別會賺女饒錢……

當然這話沒明,可大家都知道是怎麼回事。

恭喜你!你已經早於馬雲一千年在杭州發現了賺錢的秘訣!

至於能不能獲利,就要看你的帶貨能力和大唐女性的消費水平了。

護送媳婦從杭州回臨溪——來年這裏就是德清了。

今日一別,又不知何日能重相見,柳繪娘子很是舍不得他。

陳成勸慰無妨——

正所謂:“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嘛!“

“你有這心倒是好的。”柳繪想了想:“可長江又不流到臨溪來!”

“不是有太湖嘛,太湖裏一半的水是從長江來的。”

“這也不對啊,我覺得——”

“哎呀,你這個朋友,怎麼這麼較真呢!”

無論怎樣吵吵鬧鬧,可真要走的時候,看著丫頭噘著嘴,眨巴眨巴眼睛泫然欲泣的樣子,陳成還是很感動。

拔一拔她的丫髻,溫和道:“我走啦,聽爺娘的話,不要使性兒,教育弟弟不要大吼大叫,你想想你時候,我都是怎麼教導你的,朋友最重要的是引導嘛!”

“嗯。”柳繪點點頭:“你不要在外麵拈花惹草。”

“……”我特麼什麼時候拈花惹草了!

……

陸路轉水路,沿江而上。

江上飄蕩之際,潛心研習孟夫子留給他的《詩論》和手稿,這幾個月的經曆,讓他再看這些文字,一下子有了更深的心得體會。

不知日月更替,恍覺再世為人。

暮春一,船抵江夏。

十多年前,孟夫子將遊廣陵,李白在此送行,並寫下《送孟浩然之廣陵》的詩篇。

一時間格外感慨,對江森道:“我們且登黃鶴樓去!”

江森一想,這是名樓,人流量肯定不,剛好帶貨!

黃鶴樓的修建最早可溯源至三國。吳國擒關羽、奪荊州之後,為防蜀國報複,孫權於地勢險要的蛇山築了一座方圓二三裏的城,取名夏口城,然後在夏口城的一角修了一座用於了望守戍的“軍事樓”。

後來三國歸晉,此樓已經沒有太高的軍事價值。但是夏口城卻成為南來北往官商行旅的必經之路,作為城內當時的唯一一座俯瞰長江的觀賞樓,很多文人賓客在此宴客、會友、吟詩、賞景,此樓逐漸成為一大勝景。

原本此樓建在“黃鵠磯”上,後人不辨“鵠”“鶴”,以訛傳訛,遂成事實。

乃至南朝祖衝之煞有介事地在他的誌怪《述異記》中講述“駕鶴之賓”的故事,後人再演化,就真有仙人在此“駕鶴升仙”了。

由此可見,要是科學家玩起“迷信”來,後果很嚴重……

在陳成的時代,黃鶴樓是國內最坑景區榜首的常客,招引無數人去詆毀,80元的價格就看一個樓,特麼還不是原來地址上建成的,特麼還有電梯,不來呢後悔,來了呢,更後悔!

但在開元年間的此時,黃鶴樓應當是他有史以來最繁華富麗的時候,自古“國運昌則樓運盛”,而且李白《望黃鶴樓》、王維王老師《黃鶴樓送康太守》、孟夫子《鸚鵡洲送王九之江左》中寫到的,都是這一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