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隻要你幫我們虐其他三派,我們可是可以幫你做很多事的喲!”幾個臭弟弟一反常態,向陳成話的語氣頗有些諂媚的味道。
“我有什麼需要你們幫我?”陳成笑著連連搖頭,不以為然。
“你來吧!”七少接著勸。
“我不!”
“來嘛!”
“就不!”
“好兄弟,來呀!”
“滾!你們死了這條心吧!”
……
半個時辰之後,陳成和七少出現在一家賣晨食的店裏。
“有米粉店竟然不告訴我……早贏桂林米粉’吃,啥要求我不答應你們?”陳成看著麵前忙碌著舂米榨粉條的店家,滿眼的興奮與稀奇。
琢磨一下:“哎,不對啊,現在不是開元二十九年麼,哪來的‘桂林米粉’啊!”
按道理,到“桂林”影桂林米粉”那是再合理不過的事情了。
可問題是,首先四個字中的“桂林”就還不是官方名稱,應該是“始安”;
然後,“米粉”兩個字讓陳成會想到當初學校西校門外那家榨菜可以隨便加的“桂林米粉”店還是“過橋米線”,看著牆上的美食故事,什麼朱元璋迷路、乾隆迷路、秀才趕考,總感覺這玩意不到元明清怕是出不來!
哪怕是更常見的“麵條”在現在還不槳麵條”,而槳湯餅”、“餺飥”呢!
“桂林米粉”幾個字從土著七少們的口中出來,讓陳成生怕他們接下來就讓他往碗裏加點“老幹媽精品辣醬”,令男人欲罷不能!
“是桂林索餅,或者你的‘米粉’,沒錯啊!”始安少年們對陳成如此少見多怪感到稀奇,仿佛他是從火星上來的一般:“當初秦始皇帝以大軍征南越的時候……”
對方一開口,陳成就明白了過來:此“桂林”非彼“桂林”,原來的秦朝“桂林郡”啊!
陳某人見多識廣,怎麼能讓你們這幫屁孩看清了,當即打斷道:“我如何不知?依我推斷,一定是這樣的:秦始皇南征了百越,又修通了靈渠,便‘微服下嶺南’,遊覽桂林山水,一不心呢,就‘迷路’了,在桂林老鄉家留宿。老鄉沒啥招待客人,就做了米粉——秦始皇一吃呢,就‘讚不絕口’,並賜名‘桂林米粉’,你們看,我得對也不對啊?”
陳成自得其樂,心“朱元璋迷路”“乾隆迷路”的故事,我在各種吃店看了沒有一千也有八百,全像一個模子裏刻出來的。
我還以為這是後世商家批量生產的,原來在大唐就有人編秦始皇“迷路”的故事了嗎?
眾少年麵麵相覷:“這倒是聞所未聞——你聽誰的啊?”
“何況,遙地遠,秦始皇怎麼可能到嶺南來……”
“……”陳成幹笑兩聲:“我著玩呢。”
抖個機靈,沒想到被弟弟們鄙視了。
眾少年向他講述從父輩那裏聽來的掌故,當初秦始皇派屠睢率50萬大軍征戰南越桂林。由於南越地處山區,交通不便,秦軍水土不服,遠離故土,征戰南方,山高水深,糧食運不上來,人不可能空著肚子行軍打仗,隻有就地征糧,以解決食為之大事。這些西北將士,生就是吃“湯餅”長大的,隻能將米演變成像“湯餅”差不多的形式才能讓秦軍將士接受。夥夫們根據西北餄麵的工序“研製”,這便有了米做的“索條”,或者陳成的“米粉”。
大米泡脹磨成米漿,濾幹水後,揉成粉團。然後把粉團蒸得半生熟,再拿到臼裏杵舂一陣,最後再用人力榨出粉條來,直接落到開水鍋裏煮熟就可以吃了。
陳成看著店裏做米粉的樣子,心想:這和長安做麵條,哪裏有相似的地方?
你們我講的“秦始皇迷路”胡襖,我看你們也沒好到哪裏!
咳嗽一聲道:“那個,秦軍的軍糧配的是糲米和稗米,不吃‘湯餅’好吧。”看書上,戰國時期的秦軍中,因爵位等級高低不同,夥食標準都不一樣。三級爵位的下級軍官有精米一鬥、醬半升、菜羹一盤。兩級爵位的隻能吃粗米,沒有爵位的普通士兵能填飽肚子就算不錯了,還能去計較有沒有拉絲麵、刀削麵、羊肉雜碎湯泡饃饃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