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陳成你隻能給我們打輔助!(1 / 3)

“這個村子,我怎麼感覺……古裏古怪的……”六有總被人跟蹤監視的感覺,不時地回頭張望。

“我也有這種感覺。”王五仰望了一下上明亮的太陽:“明明熱得很,可一進來就覺得陰風陣陣的……”

“嗯。”郭四點點頭,縮了縮身子。

少年們的第六感似乎十分敏銳。

可領頭的陳成和那幾個“複聯”的人卻相談甚歡,熱情飽滿。

“哎,我看到這門樓,建得當真是氣派!”“複聯”中的泰倫打量著這一丈多高的磚石建築,不禁感慨道。

光是這麼多質地優良的磚石,就可見這村子應當藏富不少,不是桂州一路來那些散居村莊可以媲美的。

要這種“村寨”式的聚落,在宋明之後愈發常見,因為宗族觀念越來越濃厚,經常形成那種一姓一村的情形,什麼“張家村”“李家莊”的。福建客家土樓也算是一種例證。

在這個時候,還不是很風行,而且南方也沒有北魏時流行的“宗主督護製”。

加入不是同姓成村的話,那遇到這種需要集體出錢的基建工程,就很難勠力同心,建得寬敞氣派。

“此情此景,我當吟詩一首!”泰倫抖抖衣袖,興致勃勃道。

一聽他要吟詩,幾個同伴都很來勁,陳成也一副洗耳恭聽的模樣。

“所謂:

門樓高且寬,卲德垂寶地!

光華耀百家,桃李榮鄰裏!”

五言四句,脫口而出,一行人紛紛叫好。

陳成在稱讚之餘,心下好笑:

這幾句,聽起來就像是過年時“萬事如意闔家幸福”的對聯,全是吉利話,未見有什麼實質內容。

如果你們隻是這種水平,那我覺得你們可以收拾收拾行李從哪來回哪去,因為你們指定在鄧鐸那裏討不到什麼便宜。

鄧鐸起碼不會寫這種口水詩出來吧?

泰倫微笑接受大家的商業互吹時,察覺到陳成不經意流露出的不以為然,便開口道:“陳兄弟看到這高大氣派的門樓,可有所感?”

其他三個人也把目光看向了陳成,一臉期待的樣子。

陳成心:

瞧!人家考核我來了!

雖然臨時加入了“複聯”,可陳成並沒有顯露作詩的水平,泰倫一行人有意要測他一測,看值不值得拉他入夥。

陳成微微一笑,對泰倫道:“既然泰兄有此雅興,陳某恭敬不如從命!”

也裝模作樣觀察了一會兒山塘村的門樓,開口吟道:

“今朝八月秋,山塘風颼颼。

相伴尋鄧某,逶迤入門樓!”

泰倫一聽,哈哈大笑:“陳兄弟注意審題,讓你寫門樓,豈是簡單有這兩字就可以的?”

門樓的形狀,材質,高矮你是一字未提呀!

其他人也都褒貶不一,心這子是詩士三點五段,怕還是有些水分。

不過沒關係,有個炮灰送死,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等會兒可以讓這子第一個應戰鄧鐸。

陳成微笑不語,心你泰某人了一堆“闔家幸福”的麵湯話,也沒見你寫得多麼出奇啊!

跟竇明激戰四場後,陳成最大的收獲就是,要寫某一樣東西,並不一定要正麵細細描繪,隻抓住一點,側麵烘托,也可以相當精彩。

中國古代建築一般以組群的形式出現,由大大的單棟建築組合成具有圍合感的院落,周邊設以圍牆,若想進入其中,隻有通過院落的大門——

早期的院門稱作“衡門”,形式還比較簡單,就是兩根豎立的木柱,再在上麵加一條橫木。

陶淵明有詩雲:“寢跡衡門下,邈與世相絕。”

啥意思?

老子立了衡門,裏麵就是我的地盤,與世隔絕了!

所以一道“衡門”就是“公共空間”和“私人領地”相隔絕的象征!

後來為了遮擋雨雪,這種簡單的衡門就被加上木板屋頂,逐漸愈發複雜,成為建築特色了。

前麵我渲染了肅殺的氣氛,然後再寫一群人魚貫而入,穿過門樓,闖入別饒核心區域,畫麵感極強,門樓也被人格化了,可謂是寫得極妙!

你們這幾個呆瓜,竟然看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