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書友取名好麻煩的再次打賞!)
河東除了陳嶽父家的“柳氏”,河東裴氏也是名門大族,甚至有望競爭中國兩千年盛名最久的一個望世家族,光是在唐朝就出了宰相17人。
而從此時往後麵數50年,這些宰相中最出名的裴休也會登上曆史舞台,他在唐穆宗長慶年間登進士第,曆官兵部侍郎、同平章事、宣武節度使、荊南節度使等職,曾主持改革漕運及茶稅等積弊,頗有政績。晚年官至吏部尚書、太子少師,封河東縣子。稱得上是晚唐名相了。
這裏暫且不提他與陳家、柳氏的淵源,《指月錄》曾經記載,裴休也是一個很虔誠的居士,甚至曾經把他的兒子送到廟裏麵出家。
含悲送子入空門,本來是是感贍事情,他選擇給兒子送了一本《圓覺經》。
為何不不送別的經書,而是這一本呢?
因為……
後世流傳的《圓覺經》序言就是這位老哥寫的,所以他給兒子的意思就是:你瞧你老爸多麼牛掰……
這當然是開玩笑,實際上,正是因為他對此經深有領悟,才給《圓覺經》寫了《略疏序》。
裴休是真正懂佛法的大居士,不但官位高,還有大學問,對於佛法研究得非常透徹。
裴休自己:終日圓覺而未嚐圓覺者,凡夫也——
每依著圓覺經穿衣吃飯,依著圓覺上床睡覺,結果跟圓覺不相幹,所以叫做凡夫。
欲證圓覺,而未極圓覺者,菩薩也——
學了大乘佛法,曉得自己有圓覺妙性,想證得圓覺而沒有證到最究極圓滿的地位,叫做菩薩。
看到了吧?
虞純不過是一個case,滿口的專業術語,三請、十緣、虛延……
裴休是大學者,理論家,卻在這裏絕口不提聲聞、緣覺,因為聲聞、緣覺修的什麼四冖十二因緣之覺,即便你修行用功,所證得的隻是“圓覺”的一部份,而沒有全部獲得,便是“菩薩”,相當於西遊記上沙和散白龍那類。
最後他:
具足圓覺而住持圓覺者,如來也!
前麵是證而未極,等證到極點,圓滿證得圓覺,能持而不失,安住在圓覺本位上,就叫做“如來”了!
具足圓覺就是,本有的不動、不滅、不失,不雜無礙,本有的妙覺明性,具足就是已經具足了,得到了悟到了證到了住到了,住到裏邊!
已經把它轉為己有,而且可以隨時起用,就明你已經獲得“佛性”了!
到《西遊記》裏就是唐僧和孫悟空師徒倆,所以他倆都成“佛”的。
有人不服氣,孫悟空就知道打打殺殺,手下血債不知凡幾;遇到哪怕有背景有後台的妖怪,又欺軟怕硬,打個哈哈就過去了;
《西遊記》裏的唐僧,相較於曆史上玄奘法師本尊,那可要不堪多了,是非不分,婆婆媽媽,成哭哭啼啼,他也能成佛?
可他倆還真就成了。
隻因為他們都已經有一套自己的處事原則,遵從自己的本心。
(師徒五人已經講了四個人了,那二師兄呢?呃,其實二師兄一直沒有改變過自己的本色,恐怕就是實打實的“凡夫”,跟普通人沒啥兩樣……)
禪宗有兩句話:夜夜抱佛眠,朝朝還共起。
佛在哪裏?每夜裏,你抱著佛睡覺,每早晨,你和佛一同起來,你問佛在哪裏嗎?佛就在你的身邊,就在你的心裏,在你的衣食住行之鄭
可你依然執迷不悟,去各種虛無縹緲的方向尋求“圓覺”,那麼十方諸佛對你也沒辦法。
“虞施主,你現在可明白了?”陳成一聲清喝,自己就帶入到裴休大居士或者玄奘大法師的身份中去了,險些要雙手合十,擺出“活佛仁波潛的姿勢,要度化虞純這個執迷不悟的家夥了。
虞純聽傻了!
事實上不僅他聽傻了,五律派這些自詡詩、佛雙修的“有宿慧的詩士”們都聽傻了!
始安六少聽傻了!
仙姐姐也聽傻了!——但是她覺得,雖然陳成談起佛學也是繞來繞去,可起碼都的是人話,而且深入淺出,細細品味,不啻於一場心靈的淨化。(陳成:“……”姐姐,你想多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