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4 如火如荼的建設】(1 / 3)

一眾鄉民們知道,隻要跟著韋公子做事,就能吃上飯。

至於技術難度,既然韋公子已經承諾了會提供技術上的幫助,也就不慌了。

韋公子肯定會提供技術支持,否則,過不了審核啊。

韋寶十分看重工程質量。

工程不是光包過去就行,韋寶還會派質量監督局的人跟蹤監督,要達到標準才能驗收,要是施工過程中有違規,不合格的地方,立馬叫停,這是不開玩笑的。

這麼大的係統工程,隻花了一個上午,就全部包出去了,這是後世之人無法想象的速度。

雖然有點草率,有點兒戲,但是韋寶本人倒是挺滿意的。

因為大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最初的,都是開挖和打地基階段,需要占據大量人工!這個不用等技術人員到位就能開始。

鄉民也也正是想到了這一點,這些前期的苦力活,能讓他們混上吃的,就已經足夠滿意了。

在韋寶的規劃中,總裁府包括:一座內花園、一座外花園,園藝景區、歐式花園、中式庭園、蘭亭與噴泉,還有一座佛堂設計在山上。

韋寶雖然信佛,但沒有到早晚參拜的程度,倒是不知道為什麼,在設計總裁府的時候,他會想到吳雪霞也信佛。

雖然不打算和吳雪霞有什麼交集,韋寶對於吳雪霞也談不上多大好感,卻偶爾會想起她。

外花園有溫室盆栽和玫瑰園內花園為中西合稱庭園,有假山奇石造景,花木扶疏絲蔭遮天,在豔陽高照下,可讓清涼一下!

又可享受席地而坐聆聽演奏,一種不拘形式的音樂盛宴,到處是小鳥在唱歌。

此地環境清幽,三麵環山,山清水秀且交通便利,選定這裏為總裁府,確實很恰當!

周圍山係環抱,將成為韋總裁一處需要長期居住的官邸,分為山區和平地,規劃的建築區就在山地和平地之間,海港旁邊。

不管從戰略角度,還是從經濟角度,韋家莊都是華國北方的一顆明珠,隻是,韋總裁要麵臨的最大前提是,首先在被人消滅之前,要站穩腳跟才行。

這裏將會是庭園造景設計精致,蟲鳴鳥叫、景色秀麗,是休閑遊憩的絕佳場所。

建築區由外而內共分為內花園、正房幾個區域;溫室盆栽區及玫瑰園;西式庭園中浪漫美好的風光;中式庭園裏的拱橋、曲池、流水等東方庭園造景,則令人仿佛置身古代中國。

都是十分具有特色的建築。

外花園,足球場,網球場,籃球場,大型人工湖泊,大型遊泳池,高爾夫球場,遊樂設施,這當中,韋總裁有許多現代娛樂概念,都被規劃到了設計當中。

不管手裏的力量多麼的薄弱,這都是他個人的力量,韋總裁喜歡看著這種力量在逐步擴大!

他相信,總有一天,這力量,將會排山倒海!

讓天地為之變色,讓空氣為之凝結。

上萬人的團隊全麵啟動,幾乎所有人都獲得了工作,即便是有一部分人因為年幼,因為老邁,因為身有殘疾,無法從事重體力勞動,也都給予安置!

韋總裁是講人性,重感情的人,不管別人如何對待他,他始終以正麵,積極,陽光,充滿正能量的心態麵對這個世界。

韋總裁無心成佛,隻希望以微薄的力量給予能夠給予到的地方,以溫暖和陽光。

經過了短期的掃盲教育,一部分原本就被看好的有正式編製的人,進入到政委會和管委會,政委會和管委會的一號人物,不用問,自然是韋總裁。

政委會的二號人物也還是韋總裁,政治工作,全被韋總裁一個人抓在手中。

管委會的二號人物是羅三愣子,三號人物是範曉琳。

徐蕊和王秋雅的總裁秘書處,則是對於韋總裁工作的一項補充,所以,也可以認為徐蕊和王秋雅便是政委會的二號人物和三號人物。

對於統計署和軍工署這樣的特殊機構。韋總裁費了一番心思,軍工署肯定隸屬於軍隊係統,統計署也隸屬於軍隊係統。

軍隊的頭號人物為他本人,而統計署則被賦予了很大的權力,負責統計署的林文彪,實際上和負責軍隊管理建設的常五爺、譚瘋子,三個人是平起平坐的。

常五爺的身份地位不低,但主要以韋總裁的參謀長形式占據位置,實則是譚瘋子負責建設軍隊。

到底是將林文彪擺在譚瘋子前麵,還是將譚瘋子擺在林文彪前麵?

韋寶最終還是將譚瘋子擺在了林文彪前麵,他本人就有足夠的威望執掌軍權!所有進入護衛隊的骨幹,都是他親自挑選,雖然有一部分人是從原先老林子柳子幫轉過來的,但是他們也已經完全效忠於韋總裁了!

因為,老林子是一個匪幫,並沒有政治體係的養成,而韋總裁的天地會,本身便帶有政黨政治的特征。

韋總裁本來想過直接用xx黨,這樣的黨名,但是覺得太敏感了,而且沒有什麼必要,即便隻是叫天地會,管理的好,一樣跟政黨是同一屬性,同一功效的。

如果管理不當,不管叫啥黨,都是一盤散沙,沒有明確宗旨,無法形成管理體係,叫什麼都沒用。

“技術人員,怎麼辦?”韋寶問林文彪:“大明最好的技術人員都在哪兒?”

“大明最好的,有技術的人,一定在朝廷工部。或者是工部退下來的人,直隸周邊應該有不少這樣的人。這些人不難找。不過,工部應該算油水挺足的衙門,隻怕即便是退下來的人,也不缺銀子,不見得肯到咱們這裏來。”林文彪道。

韋寶想了想,覺得林文彪說的很有道理,不光是銀子的事兒,最主要還是一個‘身份’上麵的問題,人家以前在工部當差,那吃的是皇糧,是官身,自己則隻是一個小民,人家憑什麼放棄家業,不當大地主,跑到你這個地主手下做事?

這一層,韋寶深刻的認識到,隻有政府的招牌,朝廷的招牌,國家的招牌,才是鐵打的招攬人才的招牌,別的組織即便再富裕,也不具備這個優勢。

“想辦法吧!任何衙門和機構中,總有一些混的不好,不滿意,但又有真才實學,得不到提拔重用的人,想辦法弄這樣的人來。”韋寶道。

林文彪立正答應:“是,總裁!”

韋寶知道宋應星是個全才,啥都知道一點,但是隨著和宋應星接觸的多了,他知道宋應星這個江西學霸,也不是萬能的,畢竟一個四十歲不到的人,懂的麵一廣,便難以專精。不能全部指望他。

找來工部專司某一方麵的技術人才,更有利於工程質量的嚴格把控。

宋應星一生致力於對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科學考察和研究,收集了豐富的科學資料;同時思想上的超前意識使他成為對封建主義和中世紀學術傳統持批判態度的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