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神貫注的練了一陣拳法,韋寶自我感覺很不錯,收功歇息。
“公子,你現在麵臨選擇,繼續套路,還是功法練習。如果你的目的是健身的話。或者,技擊才是你的目標,那麼你需要開始新的練習。”這個時候,常五爺問道。
韋寶好奇:“有什麼分別嗎?我練功當然是為了能自保,至少不能輸給吳三桂。”
“推手和推手不同,打鬥和健身的推手也不同。聽勁練習,抖大杆,咱的門派會練習拍沙袋,練習透勁。散手練習,對抗,布膜固氣。做為一個武者,韋公子應該學習寬容,除非生命受到實質的威脅,絕不濫用武力,保持一個好的心態。初學太極拳應學好形和勁。太極可以分為形、勁、意、氣四個過程或者說四個境界。任何動作要有具有攻防含意,附和技擊或是健身,或是太極,陰陽經絡學說。肢體所在空間的位置,比如說手的高度一般在鼻子前麵,這符合技擊原理,任何人的鼻子是無法練成硬的。正準的發力方法,剛柔勁,虛實勁,圓撐勁,圓與整,勁力是太極的重中之重,習武之人區別於沒有習武的人,最重要就是習武的人懂得使用身上用力技巧,形成凝集力,而沒有練過的人隻會使用局部力。內外兼修,形神兼備,意誠,氣質,神采,韻味。以意導氣,以氣催力,使“形”‘勁’‘意’‘氣’為一統。氣是人體的第一道防護線,聚於體裏保護著髒腑,而流散發於膚表以防外邪侵入而導致疾病發生。練太極拳的大多數幾年甚至數十年,都沒有摸到門,更別說是入門了。”常五爺解釋道。
韋寶點了點頭,若有所悟。
“氣”,是中國哲學。道教、中醫學和中華氣功中常見的概念。如果能理解“氣”也就理解了中國傳統醫學,不但理解了“經絡”“穴位”。也理解了同莊子渾沌哲學一樣,太極觀念這種迷離恍惚地看待萬事萬物的現象和本質的人生態度,以及這種思維方式本身,實則包涵著清醒睿智的哲思,其終極目的是希望人類活動順應大道至德和自然規律,不為外物所拘,“無為而無不為”,最終到達一種無所不容的寧靜和諧的精神領域。
這些東西,韋寶原先在現代就稍微接觸過一點,隻是沒有親身練習,所以沒有這樣的一份感悟,此時被常五爺這等入門宗師級別的人物又是指導,又是示範,又是講解,境界非一般自學者能比擬的。
常五爺再讓韋寶練了一套拳之後,指正了韋寶幾個手勢和步伐上的問題,然後道:“隻有懂勁才算入門。公子不必太急躁,太苛求自己把太極勁練的有多好,有多靈巧。但起碼有基本的體會和認識,做到心知,並且在試勁的時候能用出來。這算基本的懂勁。整勁是基礎,沒有基礎,其他掤捋擠按都是空的,都是無米之炊;聽勁是核心,這個聽,是知己知彼的功夫,沒有聽勁,能打中別人隻能靠運氣;化勁是提升,區別於一般的實力對抗,而有了引進落空和四兩撥千斤的作用。隻有對整勁、聽勁、化勁有了基本的認識,做到由心知向身知的轉化,才算開始入門了。再進一步的,能綜合有效的運用這些勁,變化為八法五步中,就算是好手了。到了那個境界,脫離具體的招式,任意動作都能蘊含這些勁路,看起來沒有,一點透又都有了。”
“那你現在到了沒有具體招式的境界了?”韋寶好奇的問常五爺。
常五爺微微一笑:“一半吧,我悟性不高,打的快了,碰上高手,有時候能做到招式隨心,大部分時候還是以招式為主。”
“是啊,高手也要有好的對手,才能激發潛能。”韋寶點了點頭,暗暗羨慕,不知道自己啥時候才能到達如此境界?招式練熟悉之後,漸漸的全憑心境出招,沒有具體招式,哇哢哢,不成了武林高手了?
不過韋寶同時也暗暗警惕,告誡自己,有了師父的教導,沒有自己的悟性和勤奮,也是不行的。
師父是指引方向和隨時糾偏的,他會講給你聽,示範給你看,給你正形,給你喂勁,隨時指出你的優缺點,給你改掉一些還未成型的弊病。
但是自己的悟性更加重要,太極拳理博大精深,誰也很難麵麵俱到。師父講一點,自己能體會三這樣就學的快學的深。反之師父講三點,才體會一點,甚至一點都體會不到,那神仙也沒辦法。
韋寶一直練到了快打更時分,在常五爺的再三催促下,才罷手。
“公子,習武非朝夕之間能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每日堅持,公子的悟性很不錯,我隻教了幾遍,公子已經能完整打整套拳法,我當初入門三個月,才能完整的打出整套拳法。”常五爺道。
韋寶一喜:“你別故意說話引我高興啊?這一路拳法,需要學三個月?”
常五爺臉一紅,笑道:“我說過,我算是天賦差的,我的師兄弟當中,數我資質最差,最為愚鈍。”
“你有多少師兄弟啊?”韋寶問道。
“一個師兄,一個師弟,不過,多年不聯係了,也不知道是否還在人世。”常五爺慨然歎口氣。
韋寶嗯了一聲:“後麵呢,到了今時今日,你猜想你比起你的師兄弟來,能比的過他們嗎?”
常五爺聞言,頓生一股傲氣:“就算比不過,也絕不會輸給他們,我今時今日的功力,已經與師傅壯年時期相當。習武貴在堅持,四十個寒暑之功,我沒有一日荒廢。為了習武,我連婆娘都沒有娶。”
韋寶噢了一聲,暗暗納罕,才知道常五爺至今單身,怕是練武成癡了,居然為了習武,連老婆都不要。
“公子早些沐浴,之後再打坐一炷香功夫,然後入睡。”常五爺補充道。
韋寶一奇,練功就練功吧?還要打坐?“是有什麼特殊的吐納心法要傳授給我嗎?”
常五爺笑道:“正是,不過,所謂的吐納心法並沒有多大效用,打坐主要是為了精心。讓公子感覺自己便是一滴水,逐漸彙流成河流江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