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9 大型片梭織機四特酒】(1 / 3)

雖然三個女孩當中,現在範曉琳的位置是最高的,大主事級別。而王秋雅和徐蕊隻是主事級別。

但範老疙瘩夫妻覺得女孩子再有權力有本事,也還是得看男人嘛,明顯成天跟韋寶在一起的王秋雅更占優勢。

幾個人在人群中,也不是特別出眾,他們默默的到了前排,馬上有人自動空出位置。

總裁的爹媽,這可不是一般的身份,韋達康和黃瀅在韋家莊是超然身份的存在。

現在韋達康和黃瀅對於一陣子不見韋寶,也習以為常了,知道問了韋寶,韋寶也不見得會說,所以幹脆懶得問。

隻要知道韋寶在韋家莊,他們就安心。

古今紡織工藝流程發展都是因應紡織原料而設計的。

因此,原料在紡織技術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古代的世界各國用於紡織的纖維均為天然纖維,一般是毛、麻、棉三種短纖維。

如地中海地區以前用於紡織的纖維僅是羊毛和亞麻;印度半島地區以前則用棉花。

大明這個時代除了使用這三種纖維外,還大量利用長纖維——蠶絲。

蠶絲在所有天然纖維中是最優良、最長、最纖細的紡織纖維,可以織製各種複雜的花紋提花織物。

絲纖維的廣泛利用,大大地促進了中國古代紡織工藝和紡織機的進步,從而使絲織生產技術成為中國古代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紡織技術。

但韋寶並不打算跑到大明南方長途跋涉購買蠶絲過來,他的采購原則,第一位的就是就近原則,成本原則。

古代通用的紡車按結構可分為手搖紡車和腳踏紡車兩種。

手搖紡車驅動紡車的力來自於手,操作時,需一手搖動紡車,一手從事紡紗工作。

而腳踏紡車驅動紡車的力來自於腳,操作時,紡婦能夠用雙手進行紡紗操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紡車自出現以來,一直都是最普及的紡紗機具,即使在近代,一些偏僻的地區仍然把它作為主要的紡紗工具。

古代紡車的錠子數目一般是2至3枚,最多為5枚。

宋元之際,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在各種傳世紡車機具的基礎上,逐漸產生了一種有幾十個錠子的大紡車。

大紡車與原有的紡車不同,其特點是錠子數目多達幾十枚,及利用水力驅動。

這些特點使大紡車具備了近代紡紗機械的雛形,適應大規模的專業化生產。

以紡麻為例,通用紡車每天最多紡紗3斤,而大紡車一晝夜可紡一百多斤。

紡績時,需使用足夠的麻才能滿足其生產能力。

水力大紡車是中國古代將自然力運用於紡織機械的一項重要發明,如單就以水力作原動力的紡紗機具而論,中國比西方早了四個多世紀。

中國古代用於著色的材料可分為礦物顏料和植物染料,其中以後者為古代主要的染料。

礦物顏料著色是通過粘和劑使之粘附於織物的表麵,但顏色遇水即容易脫落。

植物染料則不然,染製時,其色素分子是通過與織物纖維親合而改變纖維的色彩,所著之色雖經日曬水洗,均不易脫落或很少脫落。

古代常用的礦物植物染料實在多不勝數,古人根據不同的染料特性而創造的染色工藝計有:直接染、媒染、還原染、防染、套色染等。

染料品種和工藝方法的多樣性使古代印染行業的色譜十分豐富,古籍中見於記載的就有幾百種。

特別是在一種色調中明確地分出幾十種近似色,這需要熟練地掌握各種染料的組合、配方及改變工藝條件方能達到。

韋寶按照加工材料分棉紡加工、麻紡毛紡,還和鄧二鮮討論了化纖。

通過研發出密封圈,鄧二鮮已經有一定化纖的概念了。

按照織造的方法分為針織機織無紡。

各道工序都有化學加工存在,不過存在化學加工最多的要數化學纖維工業和染整工業。

18世紀下半葉,產業革命首先在西歐的紡織業開始,機器把工人的手從加工動作中初步解脫出來,為利用動力驅動的集中性大工業生產方式準備了條件。

18世紀,歐洲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逐步建立,貿易大為發展。殖民地的占領,又提供了廣闊的原料基地和銷售市場。

手工紡織機器工作機件的一係列改進,使得利用各種自然動力代替人力驅動的集中生產成為可能。

18世紀70~80年代歐洲廣泛利用水力驅動棉紡機器。

到18世紀末,紡織廠開始利用蒸汽機。

從此家庭手工業生產逐步被集中性大規模工廠生產所代替。

紡織生產的大工業化,反過來又促進了紡織機器更多的革新與創造。

織造方麵自從1785年動力織機出現後,1895年製成了自動換紆裝置,1926年製成了自動換梭裝置,織機進一步走向自動化。

但是引緯還是利用梭子。為了引入很輕的一段緯紗,要讓重幾百到上千克的梭子來回迅速飛行,是能源的極大浪費。

20世紀上半葉,相繼出現了不帶紆管的片梭織機,用細長杆插入緯紗的劍杆織機、用噴水、噴氣方法入緯的噴射織機等,這就有可能從根本上消滅梭子,從而取消卷緯工序,同時大大提高織機速度,降低噪聲。

但是打緯還是無法避免,還是需要工人手動操作。

因此織機仍是往複式的,噪聲和速度的限製還不能突破。

紡織廠仍然是勞動密集型企業。

韋寶給大家展示的就是一個20比1的,大型片梭織機的模型。

這種大型設備,鎮遠艦上並沒有實物。

但韋寶確定,現在軍工署掌握的技術,已經能將這種大型片梭織機變成實體,並且配合蒸汽機使用。

黃瀅一邊查看大型片梭織機的模型,一邊問身邊的韋寶:“兒子,這幾天你上哪兒去了啊?”

“娘,沒上哪兒,韋家莊各處轉一轉。”韋寶笑道。

“小寶,這個啥織布廠和染布廠,真的要一兩千人嗎?”韋達康對韋寶上哪兒不感興趣,倒是對工廠招工很感興趣。

“不用那麼多人,先小規模試一試,一二百人就差不多了,來的人多,但是還得考核的嘛。”韋寶笑答:“工廠用工的標準,肯定要比你們工業局稍高一點,莊稼地都是包產到戶,會種地就多賺錢。工廠的工人,也要看實際工作能力。”

其實韋寶心裏的規模是三四百人的中型廠子,但他招人用人喜歡緊湊,喜歡不夠用的狀態,再招人,會顯得生意好,而且有了一點經驗的人,帶動後來的人,也能使得企業發展更健康,更迅猛,形成良性循環。

上來就弄一大堆人,三個和尚沒水喝的那種狀況,是韋寶最反感的。

韋達康哦了一聲,“那可真俏嘞!差不多十個人,才錄用一個人啊?”

韋寶笑眯眯的嗯了一聲:“爹,怎麼了?你想當廠長嗎?”

“那倒不是,我看見這些機器就頭暈,當不來啥廠長,我是在想,馬上一堆原先韋家莊本地四個裏的人,又都要托人托關係,托到我這裏來了。”韋達康自豪的笑道。

現在他已經完全適應了當個大地主,還是超級大地主的身份了。

或者是超級大地主的爹的這麼個身份。

“管你啥事?小寶下麵招人,向來都是要考試的,不行的人,就是托關係也沒用,都靠自己本事,是不是,小寶?”黃瀅討好的看向韋寶。

韋寶笑著點點頭,對黃瀅翹起大拇指:“還是娘的觀念正!”

黃瀅得意的看向韋達康。

韋達康一臉不服氣,卻也沒有說什麼。

黃瀅卻悄悄在韋寶耳邊道:“小寶,聽說你還讓人在釀酒,還聽說要弄啥酒廠來著?”

“嗯,前些日子讓宋應星去辦了,等會我還要過去看看,怎麼了?”韋寶笑問。

“酒廠應該都是要男人吧?原先我們甲裏麵的好些跟娘關係好的女人家的男人,他們嫌幹農活苦,想進廠,能不能給娘幾個指標,讓一些人進酒廠啊?”黃瀅期待的看著韋寶。

“喂,你剛才怎麼說我的?”韋達康聞言頓時不樂意了,“我想弄幾個女的進紡織廠,你不樂意。現在你想弄一些男的進酒廠?”

“人家女的進不進廠跟你有啥關係?輪到你過問了?我這都是老姐妹們家的男人,我怎麼不能問?”黃瀅聲音提高了一點。

韋寶一汗,急忙輕聲道:“注意影響!”

黃瀅和韋達康聞言,當即閉嘴不敢造次。

現在韋寶不但在韋家莊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對於黃瀅和韋達康也同樣,他們既是韋寶的爹娘,也是韋寶的‘臣民’。

“這些事情,你們最好別參與,免得人家說不公平。如果你們實在是抹不開麵子,可以弄幾個人進來。不過,你們自己先把把關,看看適合做什麼,實在是懶的,笨的,進來也會被踢出去。你們覺得適合放在工廠後勤還是啥位置,自己先掂量一下,然後去找相關的人吧,這種事情,盡量少做,每人每年十個指標吧。回頭我讓王秋雅給你們每人開十張空白的總裁信箋,蓋上我的章子。”韋寶笑道。

他雖然反感走後門這種事情,但是知道中國的特色,這些事情,永遠禁止不了的,既然禁止不了,不如在範圍內疏導。自己的爹媽,每年安排二十人,不算個事情。

黃瀅和韋達康聽韋寶這麼說,都很滿意,知道當工人比搞建築,當農民要輕鬆,工資也高,並且覺得能幫助到有交情的人,很有麵子。

“叔,嬸子,你們說什麼呢?這麼高興?”一臉喜氣洋洋的範曉琳這時候過來了,挽著韋寶身邊的王秋雅和徐蕊的手,對黃瀅和韋達康笑道。

“說小寶辦酒廠的事兒,曉琳,咋這麼高興呢?”黃瀅笑道。

“我每天不都這樣嘛?現在沒有人來找事,韋家莊的人基本都有活兒幹,有飯吃,我當然高興。”範曉琳笑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