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寶,你怎麼了呀?是不是昨天酒喝多了,犯困了?”吳雪霞見韋寶的眼睛盯著一頁範文,半天沒有動過了,而且看韋寶的樣子不像是在思考的樣子,倒像是睜著眼睛睡著了,所以關切的問道。
韋寶回過神來,微微一笑:“沒什麼。”
一方麵覺得這勞什子的科舉純粹是荼毒讀書人,限製讀書人的思維,禁錮老百姓的思想,即便對於封建時代來說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可大部分是將華夏文明帶偏了,而且越帶越偏,以至於從大明這個時代開始,我們已經在科學上逐步落後於歐洲了。
但是另一方麵,韋寶又沒有辦法跳脫出來,不理會科考,因為這是通往官場大門的唯一方式啊。
不說自己沒有改變世界的能力,即便是可能可以通過造反這種極端的方式改變這個世界,韋寶也是不傾向於走這一步的,為了保護更多的華夏生靈,華夏老百姓,韋寶情願辛苦一些,堅定不移的走改良派路線,一步步將大明王朝引導向資本主義製度開化時代,引導向君主立憲製,或者幹脆推翻明王朝,走向共和!
呃呃……
對於一個現在連韋家莊都不見得十拿九穩能保住,一個遼南都難以保住的人,想君主立憲製,還是想走向共和,似乎太誇張了點。
韋寶想到這裏,臉色有洋溢上了笑容。
吳雪霞見韋寶一會兒發呆,一會兒又掛著笑容,粉臉一陣羞紅,以為韋寶是因為跟自己在一起,而無法專心讀書,開心的哩,遂道:“算了,我在這裏,看樣子你是沒法靜心讀書的,我到一樓去吧。哥,你也要專心一些,不能偷懶。”
吳三輔一直拿著一本書扇風,哪裏像用功的樣子,巴不得吳雪霞先走,隨口哦了一聲。
韋寶卻是一汗,暗忖吳雪霞你是咋想的啊?你在這裏,我沒有心情看書?你也太高看你自己了吧?
不過,韋寶也沒有要辯解的意思,也是隨口嗯了一聲,吳雪霞先下樓去等著也好,她在這裏有點擔心自己想事情。
雖然不屑於科舉製度,但是韋寶比較催眠自己喜歡科考,至少,開考這幾天之前,怎麼樣也得把自己催眠的刻苦用功一些的呀,雖然希望渺茫,但是不刻苦用功,不努力上進的話,不是更加渺茫了嗎?
大明朝這個時候的許多讀書人為了中試,隻顧埋頭攻讀經書,鑽研八股,不講究實際學問,考中做官後,他們大多成為皇帝的忠實奴仆。
對中國的思想,文化,科學技術的發展造成嚴重阻礙。
一方麵,八股摧殘人才,但明朝還是有人才的。
另一方麵,既然都被禁錮思想,成為皇帝的奴才了,但明朝偏偏有那麼多文官集團與皇權對立的例子,這哪裏是皇帝的奴才會做的事啊。
科舉真的是人才的選拔麼。
韋寶也說不清楚,從曆史經驗而言,科舉出身的官員,未必就比九品中正製出身的官員更好。
魏晉時期的名將和名相,能力也絕不比宋朝和明朝的人才更差。
隋唐采取的是雙軌製,而事實而言,許多貴族子弟的水平,韋寶個人認為甚至比科舉選拔的人才還高明一些。
雖然都是貴族子弟當官,很不民主,沒有老百姓啥事,很容易造成壟斷,滋生腐敗,但這些貴族子弟,好歹見識層麵上都是不低的,從小也都是見慣了風雨的人嘛。
在韋寶看來,走政治路線的人,主要還是要有經驗,有能力,這是首當其衝的,科舉頂多是選材。
選出來的人到底適不適合,卻與科舉本身的關係不大了。
書本上也不可能教你如何施政嘛。
科舉的目的是什麼?韋寶覺得第一點是武器,是一個對抗魏晉隋唐時的名門世族的武器,是皇權對士族懸在頭上的劍,科舉一開,再不會有延續千年的家族了,也不會出現五姓七家,不會再出現王與馬共天下,不會再有漢朝時四世三公,到了唐時,又出現了十一個宰相,如弘農楊氏這樣的世家大族。
科舉的本質,一開始就是對撼動皇權的世襲製進行的某種製衡,這使世家大族多了一層枷鎖,即便你家世再顯赫,一旦子弟時運不濟,家族也可能一落千丈,而不是隻要家族顯赫,什麼阿貓阿狗都去做官,朝野上下,遍布親族,影響國政。
科舉製解決了一個自秦漢到隋唐以來,一個皇權最大的威脅。
第二個功能是是維持統治。
在古代,任何一個有資格能讀書的人,他們的家族在他所在的村、所在的縣,雖然未必是舉足輕重,但一定是有所影響的,他們因為識字,所以控製了本地的輿情,又因為有資格請先生教授學問,同時在那個生產力落後的時代,能讓青壯的勞動力從土地中解放出來,而專心科舉,他們家中是有一定積蓄,他們在本鄉,是佼佼者,放在奴隸社會,他們就是大大小小的奴隸主,放在了封建社會,他們就是大小的地主。
這樣的人,朝廷必然要籠絡,讓他們既為自己所用,同時又不去危害自己的統治。
目不識丁的百姓,但凡一天有半碗粥,也不敢輕易反抗的,他們即便反抗,也沒有足夠的文化和口才去鼓動教唆別人,即便他們有這文化,他們在本鄉也沒有足夠的影響力,讓人去跟從。
唯一有能力的,恰恰是這一批鄉下的知識分子,他們有錢有糧有文化,與本地和許多有名望的人家早就結為了姻親,他們交遊廣闊,他們一旦心懷不滿,每天瞎琢磨屠龍術,這還了得。
所以,朝廷必須給予他們希望。這個希望就是科舉製。
你不滿是嗎?想出人頭地,看不得別人做官,而你不能做官,那就來考試吧,考試了就有功名,就能做官,學而優則仕,相比於屠龍,考試顯然風險要低很多,而且機會也大很多。
四書五經就來了,教你君君臣臣,教你先修其身,後齊齊家,再治國平天下。當千千萬萬的大小地主家的少爺們成為了考試大軍中的一員時,其實目的已經達到了,畢竟讀書了就沒有那麼多閑工夫,已經不可能成天瞎琢磨其他的破事,考中了,金榜題名,就成了為皇帝治理天下的官員,考不中,不甘心,還能怎麼樣,都十年寒窗了,其他的事你也不會啊,那麼,隻好繼續考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