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80 韋探花施妙計逼走楊漣】(1 / 3)

欒汝平差點沒有被韋寶給氣糊塗了,暗忖,怎麼著?你小子要麵子,老夫現在還不夠給你麵子嗎?你還玩什麼花樣?你剛才自己向我諫言,說不能就此罷休,光是罵,是罵不走幾名東林黨老狗的,現在你這是,葫蘆裏又賣的什麼藥?

“韋大人,你對被人誣告,就不生氣嗎?我們這些上了年紀的,沒有你們年輕人想法多,想聽一聽你韋大人的啊。”欒汝平到底是欒汝平,輕飄飄的又將球踢回去給韋寶了。

韋寶微微一笑:“欒大人,你們是大人物,是大佬,時間寶貴,咱們也不必兜圈子了,我知道,你們看我在宮裏麵把滿朝的高官都給揍了,一定覺得小子我是一個妄人,想讓我當急先鋒,幫你們將楊漣他們幾個趕出去,是不是?”

額。

雖然在場者都猜到了幾個閹黨大佬找韋寶的目的,但是也料不到韋寶會說的如此簡潔直接。

在場的不管是什麼路線,什麼政治成色的人,除了眼下都是被告,還有一項很大的共同點,那就是,他們可都是進士出身啊!

有一個算一個,都是大明朝最正統出身的官員,全部都是科考場上千錘百煉出來的頂尖人物,每個人的智商都是毫無問題的。

就算韋寶自己不說出來,聽了欒汝平的口風,他們也都明白了幾個閹黨大臣找韋寶要做什麼了。

欒汝平尷尬的一笑:“韋大人是快人快語,頗有燕趙名仕之風,以後定然是朝廷的開拓之臣!”

其他人等聽欒汝平這麼說,都不由自主的讚同,是個人,就沒有好的,好人也有壞心眼,有看熱鬧的心眼,尤其在場眾人中,可以說,一個韋寶的朋友都沒有,大家都巴不得有出頭鳥,延續剛才對峙鐵杆東林黨大臣的氣氛。

就包括一幫算是半個東林黨大臣,或者心向東林黨大臣的官員們,也抱著這種心態。

“韋寶,你敢不敢去吧?別人誣告你,你屁都不敢放一個啊?”榮克勤的兒子榮正語忍不住在人群中煽風點火的擠兌韋寶。

榮克勤自然聽出兒子的聲音,皺了皺眉頭,瞪了榮正語一眼,暗怒別人都不說話,就你話多?

榮正語被老子瞪了一眼,急忙將頭縮起來了。

韋寶嗬嗬一笑:“大家稍安勿躁,要我出頭,也不是不可以,為了大家,我就算豁出去不當官了,對於我來說也沒啥,大家都知道我是做生意的天才,不但如此,我還是讀書的天才!我讀了一年書就考中了探花郎,我已經在生意場上和科考場上都證明過自己了,就此回鄉頤養天年,就此告老還鄉,我的一生也不遺憾了嘛,是不是?”

眾人一陣惡寒,暗忖你怎麼好意思說出口的啊?你一個15歲的人就要告老還鄉,還頤養天年,那咱們這些人算什麼?都是黃土埋了半截脖子的人呢,不還在拚了命的保住官位嗎?不還在拚了命的想往上爬,想掙一個富貴嗎?

而且,大家都是精明人,都是官場混的,韋寶一翹屁股的,大家就知道韋寶想幹什麼,還不就是想趁機討要一些仕途上的好處,想求官麼?

求官求的這麼大言不慚,這麼理直氣壯的,的確是不多見。

韋寶的確主要出於這個原因,要升遷,有人提拔這是其一,底下人不使絆子,大家都認可,這可能更加重要,否則就像魏忠賢說的,他點頭了,其他人不服,也是不行的。

韋寶現在就是要當著所有人提出來!

大明官場一貫是“溫良恭儉讓”傳統,不管真心還是假意,麵子上都要那麼做,但韋寶卻反其道而行之,他的升遷風格是,“溫良恭儉,但不讓”。

“廢話不要多說。”有個傾向於東林黨的官員實在忍不住了,懟了韋寶一句。

韋寶看向那東林黨官員,微微一笑:“你別這麼心急,急什麼?是不是在這邊作威作福慣了,覺得東林人就該頤指氣使,大家就該讓著你們?”

韋寶這麼一挑唆,頓時引來無數仇視的目光瞪著那傾向東林黨的官員!

就連那半個東林黨人,自己也很心虛,他也是被告之一,隻是他內心仍然覺得東林黨這回是被人擺了一道,這件事總有過去的時候。

大家靜下來,接著聽韋寶說:“我從小在鄉裏長大、家境貧寒,為了賺學費,每天都需要做多份工。為了一兩文錢,要挑柴挑幾十裏!偷偷學幾個字,還得討好私塾先生,還得央求同甲的識得幾個字的讀書人。你們不要覺得我現在是矯情,倘若我仍然是鄉間一個破衣爛衫挑著柴火的人,你們誰會理會我?所以,要想讓我將幾個告了我們的人請出都察院和大理寺,我做了這個出頭鳥,以後肯定有事都是找我!你們需要答應,這件事,是大家一起做的!我隻是帶頭!這是其一,事成之後,你們需要答應我都察院經曆司經曆的位置,還有大理寺寺正,這兩個正六品的位置,要給我!”

韋寶說完,眾人居然並不是很意外,也不是很生氣,韋寶的機智反應和真性情,成為了他升遷路上的利器,甚至他的貧寒身世,都成為“親民、接地氣”的優點。

韋寶向眾人展示的,是一個“庶民”奮鬥的故事。

不怕敵人強大,不屈不撓,勇於奮鬥,這種精神,不管是在庶民階層,還是士大夫階層,都足夠打動人心!

韋寶覺得人最喜歡的兩個故事:一個是“不怕敵人的勇敢故事”,另一個是“自我救贖的奮鬥故事”。

誰最會講這兩個故事,誰就找到了人生的“致勝法寶”:

屢敗屢戰,在百折不回的韋寶身上,都察院和大理寺的一幫大臣們,找到了強烈的共鳴。

這是一個“自我救贖的奮鬥故事”。

這就難怪,韋寶現在一番話,以及要做的事情,都盡得天時地利人和。

實際上,大明眼下朝局的困境是整個大明的經濟低迷的縮影,從魏忠賢執政這三年來,忙於搞政治鬥爭,卻不顧民生議題。

結果搞砸與東林黨的關係,撕裂大明官場各個族群,悶殺了大明各地經濟。

正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下,為韋寶創造了能製造神話的契機,他貧民成功的身份,以及金榜題名探花郎的成績,都能讓他在中立派,甚至是傾向性不是很強的閹黨以及東林黨官員中的人氣劇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