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4 王紀點頭】(1 / 3)

說服首輔和刑部尚書,並不等同於說服魏忠賢。

魏忠賢是比他們大的多,但這兩個是文官高官啊,這又是韋寶麵臨的新課題。

好在韋寶很冷靜,不慌不忙的。

最關鍵還不在這裏,他們也不是全部為皇帝著想,關鍵是韋寶的法子,對他們來說操作起來很困難。

這裏有個新舊理念的差距。

“韋大人,刑部要是不這麼做呢?你都察院和大理寺可以這麼做,那是因為你韋大人厲害,老夫自問沒有這個本事,刑部斷案,一級一級的規矩都是千百年來形成的,哪裏是說改就能改的?”王紀不悅道。

韋寶笑道:“王大人不要生氣,且耐心聽一聽,好吧?你說千百年刑部要都是這樣的,我就說一朝,太祖朝裏是不是這樣的?刑部官員敢不敢胡亂審案?受賄一兩銀子都要被抓去剝皮萱草啊。”

“韋大人,你要是這麼說的話,就去糾察貪汙官員好了,我沒有意見!不過你不要鬧的刑部一起對抗都察院,鬧到各地司法癱瘓,天下大亂就好。”王紀威脅道:“不說了,有什麼事情,還是讓都察院的都禦史和大理寺的大理寺卿對我說吧!我跟你說不著。”

王紀已經意識到韋寶要說什麼了,已經完全失去了耐心,聽都不想聽,“首輔大人,我還有事,先告辭了!”

顧秉謙也意識到了韋寶要說什麼,也很為難,想勸王紀等會走,又開不了這個口。

在司法領域,刑部主要負責判案,都察院主要負責監督判案的人,大理寺主要負責審核判得對不對。

重大案件三者會一同審理,也就是常說的“三司會審”。

刑部為六部之一,主管刑罰政令、審核刑名。

都察院主管監察、彈劾及建議。

明代都察院地位崇高,都禦史與六部尚書並稱七卿。

大理寺主管刑獄案件審理。

三者並稱三法司,一同構成明朝的司法機關。

其中刑部的工作最多,要複核各地刑名案件,尤其是死刑案件。同時要審理京畿地區的案件和重大案件。

除此以外,還有修訂律法、管理減刑事項、管理罰金等等。

都察院主要相當於後世的監察機關,明朝的言官相當活躍,實際上什麼都管。作為天子耳目,隻要他覺得哪個官員做得不對都可以向皇帝打小報告。

在司法領域,則主要是對案件審判進行監督。當然也有糾察之權,對小官員的輕微處分可以自行決斷。

大理寺主要職能是案件複核,確保司法公正,防止冤假錯案。

大理寺審核通過的案件,刑部、都察院才可以具獄發遣。大理寺如果認為案件有問題,可以抗訴,最終一般會上奏聖裁。

可見都察院、大理寺雖然都有監督審核案件的職能,但都察院更側重管人,主要是看斷案官是否徇私舞弊,大理寺更側重業務,主要是看案件判決是否有錯。

從地位上看,大理寺相對較低,刑部、都察院主官都是七卿之一,大理寺沒那麼重要。

從業務上看,刑部比較窩囊,幹最髒最累的活,還要受都察院、大理寺雙重監督。

從哪個角度來說,都察院都是最強大的,隻可惜都察院通常是各顧各,各做各的事情,沒有刑部和大理寺那麼完整形成一個整體。

所以,三司一直以來都處於一個平衡狀態,分銀子也要看具體案子,這條案子上的官員,不管是刑部,還是都察院和大理寺,相關官員都能分一杯羹,最大的,掌權的官員能分一杯羹。

韋寶這麼做,顯然是要拿走最大的主官的權力,王紀自然不幹。

都察院的都禦史和大理寺卿也不想按照韋寶這一套來,隻是暫時被司禮監壓住了,魏忠賢不將駁回韋寶在都察院和大理寺自行改造人事的奏本打回來,他們就沒有辦法針對韋寶。

王紀是刑部尚書,刑部並不歸都察院和大理寺管,大家是平起平坐的關係,憑啥聽你韋寶的啊?

韋寶倒是依然很耐心,笑眯眯的攔住了王紀:“王大人,你再忙,也隻當是休息一會兒,就給我一炷香功夫,可以嗎、”

“你幹什麼?你還想動手?太放肆了!老夫是朝廷任命的刑部尚書!”王紀見韋寶過來有要動手的傾向,嚇了一大跳,他可是親眼在宮裏麵見識過韋寶毆打一眾大員的,他自己當時也在混亂中被韋寶推搡了一下,好在他沒有拚命抵抗,而是跑開了,否則一定也像那幫人一樣被韋寶打倒在地。

顧秉謙也對那一幕曆曆在目,也怕韋寶動手打王紀,趕緊起身道:“韋大人不要著急,千萬不要動手!”

“我哪裏要動手啊?”韋寶瀑布汗,“我就是想請王大人等我把話說完,免得誤會我想分王大人的權力和財富!我們都察院和大理寺以後不但不卡刑部,而且我還能保證王大人以後能拿到比現在更加豐厚的收入,權勢聲望也將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