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寶受教的點了點頭,“我明白泰山的意思了,我不用刻意接觸張皇後,也不用刻意接觸張國紀。”
“對了,每個人做過什麼,其實旁人都是有評估的,你以為你那點心思,東林黨和閹黨他們都看不懂嗎?其實大家心裏都有數。陛下喜歡你,一來是因為你們年齡相仿,二來因為你真的能辦事!甚至可以說,你因為夠貪,才讓陛下和魏忠賢對你放心。所以,你今後切忌,一定要讓人覺得你隻想弄銀子,並不想弄權,你就安穩了。有我們英國公府在,你貪再多,不算大事。”
韋寶一副了然表情,差點笑出聲。
靠!
老子還成天自以為很聰明,原來老子的一切,嶽父他都看的清清楚楚的啊?
“你現在做的非常好,東林黨也不恨你,閹黨還重用你。你知道為什麼嗎?”張維賢接著道:“不是因為你大方,喜歡情人吃吃喝喝。其實就算是你給每個人發銀子,別人也未必說你的好。而是你真的能辦事!很多冗官冗員,大家都知道不好,都知道要裁撤,隻是沒有人有那個魄力去做,你做了,所以,隻有受害的人家會氣憤,留下來的官員,都不會說你的不是,老百姓更是會傳頌你的好處。而且你執掌山東之後,地方安定,幾十萬土匪說殺就殺,這都是常人無法辦到的。不管是東林黨還是閹黨,大明滿朝,不管是京官還是地方官,我可以說,除了我張維賢的女婿,沒有人有這個手腕!”
張維賢說罷,得意的笑了笑。
韋寶心裏那叫一個舒服,感覺像是喝了蜂蜜一般,老丈人的誇讚讓韋寶很受用啊。
“還不止,我之所以這趟覺得你的提議不錯,很有可能獲準,是有原因的,因為你在遼東打贏了努爾哈赤!這是多年未有的事情,還不止!你還打的一整個的蒙古大部族歸降,這更是自從成祖皇帝以來沒有過的事情。這些都能給人信心!若不是你還太年輕,而且已經幾乎官至極品,大明可沒有十五歲就當了侯爵的人啊,你兄長現在還什麼都不是呢。”張維賢欣賞的盯著韋寶看。
韋寶被嶽父看的有點不好意思。
雖然韋寶在現代沒有成婚,也沒有嶽父。
但韋寶聽說一般女婿和嶽母的關係都不錯,和嶽父的關係都是很尷尬的啊。
“泰山,你別再誇我,誇的我都不好意思了。”韋寶笑道。
“我要誇你,也要說你,你太貪了,我希望這件事完了之後,你盡量沉下去,最好是三五年之內,大明朝廷官員盡量不提你的名字。”張維賢道。
“這恐怕不太可能了。”韋寶歎口氣道:“我明白泰山的意思,泰山是想讓我低調。可我這麼年輕就已經貴為侯爵了,還低調的起來嘛。”
張維賢微微一笑,對於韋寶有的用詞是感覺很好笑的,比如說這個低調,雖然張維賢能弄明白什麼意思,可隻有韋寶會有這樣的新奇說法。
與嶽父又聊了一會,在嶽父的眼皮子底下,韋寶將明天要帶去內閣給顧秉謙的奏本寫好了。
張維賢反複的看了幾遍,感覺沒有什麼問題,才同意。
韋寶便離開了。
韋寶本來以為需要徹夜長談呢,沒想到也就半個時辰就搞定,這讓韋寶很滿意。
韋寶心情不錯,回去的路上,一直在搖搖晃晃的轎子中翹著二郎腿哼唱小曲。
人,要麼像辣椒一樣有脾氣。
要麼像白菜一樣有層次。
要麼像蓮藕一樣有心眼。
可很多善良的人是做不到的。
普通人玩玩像一根甘蔗,
不會拐彎抹角,一就是一,二就是二。
雖然這樣的性格吃不開,容易得罪人,但多數人還是喜歡這樣的自己,
不虛偽,不算計別人,喜歡做真實的自己,善有善報,惡有惡果。
人活著,傻點,愣點,憨點,都沒關係,簡單點就好。
太精明,太清楚,太明白,會傷心,會難過,會心累,受苦的隻會是自己。
無論是朋友,親人,還是愛人,都別太較真,糊裏糊塗的才能相處下去。
這就是最大的明白。
誰也不比誰聰明多少,誰也不比誰傻多少。
傻人,不代表真愚蠢,很多時候隻是為人忠厚罷了。
傻人,不代表眼瞎,很多時候隻是不想拆穿,不想看穿罷了。
傻人,不代表好欺負,很多時候隻是大度忍讓罷了。
有時候不計較,不生氣。是因為還有情義可言。
有時候會心軟,會原諒,是因為深愛還在。
人生在世不過幾十年,吃虧是福。
何必因為利而精心算計,又何必因為情而斤斤計較。
韋寶始終相信好人有好報,傻人有傻福。
嶽父說的不錯,自己自以為掩藏的很好,其實自己做過什麼,天地會內部再怎麼對外封閉,外間也不可能毫無耳聞的。
大明有那麼一大片的土地被一個外臣攝取了,別人怎麼可能不注意韋寶。
當然,天地會治下地區對外封閉,傳出來的消息也不會太多。
而且韋寶得到的都是荒蕪之地,大家也想不到能發展那麼快,都以為韋寶控製的那些地方,都需要投入巨大,才不至於大規模餓死人。
所有人都想不到,韋寶的天地會治下地區已經幾乎能夠自給自足了。
當然,這些外界的觀點,韋寶都是清楚的。
這也是為什麼韋寶能握穩了天地會治下地區,皇帝和魏忠賢都沒有多說什麼,大臣們也沒有太多非議的原因。
韋寶擔心的其實不是通商口岸的事,而是海防總督衙門想執掌大明所有水師這件事能不能通過。
如果能完全控製大明水師,實際上開不開通商口岸對於韋寶來說都無關緊要,因為水師就可以用來帶貨,用來包庇通商,他將成為大明最大的海軍司令,或者說是大明最大的海盜頭子。
大明的水師曾經有過輝煌的曆史,在大明建立的過程中,在保衛大明的過程中,都建立過卓越功勳。
明朝中期,曾經強盛一時的中國海軍迅速衰落,使明帝國在北印度洋和西太平洋地區的國家安全空間急劇萎縮。
並由此改變了東半球的力量格局,影響了整個世界近現代史的進程。
明朝初年,中國擁有一支3500艘戰艦的海軍,每一年春天和夏天都要進行大規模巡航,1373年和1374年明朝水師兩次追擊倭寇直至琉球群島,1409年在北部灣擊敗越南海盜。
在鄭和的第六次海上遠征中一支中國分艦隊,繞過好望角進入大西洋,直至西南非洲。
另一支分艦隊經所羅門群島進入太平洋,直至澳大利亞東海岸。
在馬六甲海峽,斯裏蘭卡和蘇門答臘,向中國海上權威的挑戰都被粉碎,三十六個國家的使節向明帝國臣服,中國成為當時最強大的海洋國家。
由此,形成了一個由北印度洋諸貿易要塞,馬來半島和南洋群島以及硫球群島所組成的大明海外帝國。
但偉大的大明海軍霸業在十五世紀中葉開始衰落。
明朝的水師的衰落始於正統年間,至嘉靖年間廢馳到穀底,明末有所增強。
其具體表現為沿海衛所空虛,水師士氣低落。
衛所軍是世襲的職業軍隊,待遇微薄,每一月僅一石,加之受軍官的盤剝,生活困苦。
作為軍餉來源的軍屯,由於貴族軍官的侵占日益減少,使糧餉不濟,士兵大量逃亡,如廣州七衛在嘉靖中期缺額達69.8%,福建鎮海衛缺額為76.1%,在數量銳減的同時,士兵士氣低落,戰鬥力嚴重下降,士兵衣食無著,漫無紀律,軍官不知作戰,隻知道盤剝士兵,官兵互相視若仇敵,可謂“無用之將統無製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