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項”之名,始見於《隋書》,其分布在西北廣袤的山林草原上,以狩獵、畜牧為生,俗尚武力,無法令,無徭役,不知稼穡。
唐朝中期以後,迫於吐蕃族的強大勢力,逐漸內徙,唐末,黨項拓跋氏參與鎮壓黃巢起義有功,其首領拓跋思恭被授為夏州節度使,複賜李姓,封夏國公,統轄夏、綏、銀、宥四州地方,治夏州,黨項拓跋氏由此躋身於北方諸藩鎮之列。
五代時期,黨項政權先後依附於中原的梁、唐、晉、漢、周各王朝,並在與鄰近藩鎮的縱橫捭闔的鬥爭中日益發展壯大。
宋初,黨項族首領臣屬宋朝。
李繼捧弟繼兄位,引發內部矛盾,遂向宋獻五州地,其族弟李繼遷反對宋朝直接接管夏州政權,公開抗宋自立。
李繼遷外附遼朝,內聯諸族,多次擊敗宋軍鎮壓,占據夏州,迫使宋朝封其為定難節度使。
李繼遷死後,後繼者李德明,在宋遼關係緩和的形勢下,與遼、宋保持友好關係,繼續向西擴張。
宋天禧四年,李德明將統治中心移往賀蘭山麓的懷遠鎮,改稱興州,天聖六年占據河西走廊。
仁宗明道元年十月,李德明去世。其子元昊嗣位。
李元昊繼承夏國王位後,提出“英雄之生當王霸”的主張,其先是改姓,將唐朝和宋朝賜給黨項皇室的李姓和趙姓,改為黨項姓嵬名氏,元昊自稱“兀卒”即表示自己為天子可汗之尊;其次是發布剃發的法令,令國人皆禿發,並頒發了有關服飾的規定,凡文官武將、庶民百姓各有所服。
李元昊本人衣白窄衫,氈冠紅果頂,冠後垂紅結綬,這是采用了吐蕃讚普和回鶻可汗的服製。
夏天授禮法延祚元年,元昊稱帝建大夏國,在給宋朝的表章中公開宣稱“臣偶以狂斐,製小蕃文字,改大漢衣冠。衣冠既就,文字既行,禮樂既張,器用既備,吐蕃、塔塔、張掖、交河,莫不從伏。稱王則不喜,朝帝則是從。”
至此,西夏國立。
西夏建國後,以聯遼抗宋的戰略不斷入侵宋邊境。
因不能鎮壓,宋不得不承認夏的割據地位。
迄今為止,西夏已經立國近百年,傳了四位皇帝。
此時,西夏皇宮內,當今皇朝李乾順麵沉似水。緊緊地握著宋國國書。
“欺人太甚,欺人太甚!”李乾順渾身發抖。
氣的。
看看宋國皇帝都說了什麼!
“豎子無道,安敢覬覦上國神器……”
“本為叛臣之後,朕念生民無辜,是故不動刀兵……”
“狼子野心不死……”
“野性不改……屢教不改……無知小兒……”
看看,簡直就跟罵兒子一樣,實在氣煞個人。
當然,憤怒中還有恐懼。
“若是二月底不至,三月大軍必出,到時候生靈塗炭,西夏李氏族滅,悔之晚矣!
莫謂言之不預也……”
想到鋪天蓋地的火槍,李乾順就覺得胯下一陣陣鼓脹。
若非恐懼火器的威力,他如何會派人綁架工匠?
還不是為了自己製造火器麼。
事實上,隨著宋國火器的威力廣為傳播,西夏、金國、大理都在悄悄地研究火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