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6.迎親,回鄉(2 / 3)

“哪有?”孟靜嫻笑著搖頭,“我這裏的書論質量可是遠遠不如你那邊。”

“我們就別互相誇來誇去了。”姚珊笑說,“趕緊的,你給思賢哥寫回信,寫好了我去拿給他,他定是巴巴等著呢。”

“很快就見到了。”孟靜嫻說。

“不寫回信?那好,我省事了。”姚珊笑著說。

孟靜嫻嗔了姚珊一眼:“我沒說不寫,你就別笑話我了。”

“哪裏敢笑話你?你馬上可是要成我的嫂嫂了。”姚珊挽住孟靜嫻的胳膊,笑著說,“快寫吧,我再去喝杯茶,等你寫好了,我去找他們。今日我就不住在這邊了。”

“你不是說來陪我的嗎?”孟靜嫻問。

姚珊點頭:“是專門來陪你的,不過我跟阿誠都到這兒了,想回老家去瞧瞧,今夜應該回不來。明日就回來,到時候過來跟你住。”

孟靜嫻點頭:“也好。其實我是很想跟你們去看看的,但是現在……”

“日後有機會,你馬上要出嫁,這幾日多陪陪你祖父祖母和爹娘吧。”姚珊說。

姚珊去喝茶,孟靜嫻寫信花了兩刻鍾的時間。

寫好之後,交給姚珊,姚珊去跟孟夫人打了招呼,就離開孟家了。

從京城來的迎親隊伍住在清源縣林家開的客棧,是早就定下的。

武誠和姚思賢這會兒沒出去,因為跟姚珊說好了,等她回來一塊兒回清水鎮的。

姚珊回來,把孟靜嫻的回信給姚思賢,姚思賢拿著,腳步輕快地回了他自己的房間去看。

“珊珊,你都沒有給我寫過書信。”武誠拉著姚珊過來抱住。

姚珊搖頭:“天天在一塊兒,平白無故寫信做什麼?你也沒有給我寫過信啊。”

“有,我給你寫了一本書呢。”武誠說。他假死那段日子的經曆和心情,寫下帶回來跟姚珊分享。如今那本書被姚珊用盒子裝好放在書架上,說以後有孩子了,給孩子看。

當時,武誠笑容燦爛地問姚珊:“珊珊,是不是要讓孩子們看看他們的爹娘有多恩愛?”

姚珊搖頭說:“不,我隻是想讓孩子看看,你這個當爹的有多幼稚。”

這會兒姚珊想起那本武誠寫的遊記,笑著說:“成,回頭等什麼時候我自己出去玩兒,不帶你的時候,我也給你寫一本。”

武誠立刻搖頭:“不成!你出去玩兒怎麼可以不帶我?什麼書啊信啊的,我隻是開玩笑,別當真。”

若是姚珊真一個人出去玩兒,武誠就該哭了。

那邊姚思賢在看孟靜嫻給他寫的信。孟靜嫻在信中說她過年前也陪著家中祖父和父親一起寫了對聯,跟姚思賢分享她寫的對聯。說她家裏沒有那麼熱鬧有趣,但她從京城回來之後,就愛上了下廚,給家裏長輩做了幾次跟宋氏學做的菜,得到了他們一致的喜歡,她也覺得開心。除夕守歲的時候,她學會了一首新的琴曲,成親以後可以彈給姚思賢聽。她的腿早就好了,很想再次跟姚思賢一起騎馬,不是在馬場,而是在廣闊的天地間,策馬奔騰。

兩封信,你來我往,等同於他們坐在一起愉快交談了一場,分享了過去這段日子的生活和心情,以及對即將與彼此共度未來的向往。

姚思賢把信收好,塞進懷中,過來找武誠和姚珊。

三人先到醉仙樓吃了飯,讓醉仙樓掌櫃給他們準備了一些食材裝好,帶去青山村,要在那邊住一夜。

離開縣上的時候,三人騎馬,沒有帶隨從,預計速度最快到青山村家裏也得天黑了,打算明日過午之後就回來。

路過清水鎮,沒有再停留,因為姚思賢年前已經回來過一趟,去看過他原先住的地方了。

等三人策馬進青山村的時候,已是夜色深重。

跟姚思賢上次回來差不多的時間,村子裏晚上很安靜,隻能聽到偶爾傳來的狗吠聲。村中大路上沒有行人,馬蹄聲尤為清晰,有人出來看,隻見三人策馬走過,看不清是誰,但去的是村尾的方向,就猜著或許是姚家有人回來。

姚家在村尾是獨戶,周圍一大片都沒有鄰居,背後是大青山,家門前是小溪,再往前就是一條河,夜裏這邊十分安靜,小溪水聲潺潺。

到大門外停下,姚珊下馬,看著麵前熟悉的家,忍不住感慨:“一轉眼,好幾年過去了。”當初走的時候,她還是個孩子,中間說過數次想回來要回來,都沒能成行,終於回來,她已及笄為人婦。

故地重遊,最能體會到時間變遷,物是人非。

武誠笑著摟住姚珊的肩膀:“走吧,回家。”

姚思賢回來帶著鑰匙,上前去開門,武誠和姚珊進門,姚思賢把馬牽到後院去,把馬背上帶回來的東西卸下來,拿到廚房去,然後開始打掃洗涮,燒水準備做飯。

武誠牽著姚珊,在家裏各處轉了一圈兒,姚珊挺開心的。這個地方留下了她童年最美好的回憶,也是她最重要最懷念的故鄉,一回來,很多小時候的事情都湧入腦海。

“小賢,晚飯你做,不好吃你負責。”武誠和姚珊到廚房門口,笑著說。

姚思賢剛把菜切好,聞言回頭看了武誠一眼,搖頭說:“我的手藝你肯定會說不好吃。我可以做,建議你選擇不吃,那我直接不做你的份。”

“小賢你娶上媳婦兒翅膀真是硬了啊!”武誠笑著說,“是兄弟嗎?你讓我餓著?”

姚珊推開武誠:“別鬧。不早了,我來做吧,你們倆去收拾一下今夜要住的房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