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豈曰無衣(1 / 2)

剛果密林內,在地洞裏麵趴著。  蘇陽坐在地上,看著無精打采的眾人,唱起來中國遠征軍的軍歌。  君不見,漢終軍,弱冠係虜請長纓,君不見,班定遠,絕域輕騎催戰雲!  男兒應是重危行,豈讓儒冠誤此生?況乃國危若累卵,羽檄爭馳無少停!  昂然含笑赴沙場,大旗招展日無光,氣吹太白入昂月,力挽長矢射天狼。  九個人,都在揮舞著手,聲嘶力竭的唱著。  托馬斯最大的錯誤就是直播設備是頂尖的外殼,防燒防水而且還自帶聲音功能。  就在白磷燃燒的刹那,一陣響亮的歌聲也在源源不斷的歡呼著,自始至終都是軍歌嘹亮,陣陣不絕。  白磷火焰在簌簌的燃燒著,在雇傭兵已經被燒焦的屍體上,上麵火焰不斷燃燒著,屍體被簌簌的燃燒起來,帶著撲鼻的味道。  但是在這個哀鳴的嘶吼聲之中,一陣陣嘹亮的軍歌在不斷震撼著。  這是來自中華遠征軍的軍歌,當嘹亮的軍歌再這裏響起,還在油管看直播的外國人驚詫到了極限。  這是什麼人?  這是什麼環境?  這是多大的內心?  三個顯然易見的問題出現在他們的心中,所有人都吃驚似的瞪大眼睛,眼瞳帶著驚詫之色。  在白磷炸彈的環境下,在哀吼聲遍野的熱帶密林,在炙熱溫度逼人的空氣裏,在槍械轟鳴的戰場上,一陣陣嘹亮的軍歌徹底在這裏震撼著。  這更應該被稱之為洗禮,對於所有人來說,這的確就是洗禮。  每個人在麵對這種艱難的問題麵前,總會遭遇最艱難的事情。  但是在全球網友眼中,華夏這支隊伍,蛟龍突擊隊,這支恐怖的隊伍所展現的實力,直接讓全部人都在震撼。  這隻有一種精神,那就是拚搏。  拚搏這支精神不是簡單說是的,而是需要無數的表現來證明,來真正的去詮釋。  蛟龍突擊隊,從進入剛果金直升飛機遭遇空襲,然後緊急迫降,達斯鎮的戰役,維斯而的戰役,維斯而的救援,還有剛剛金熱帶也雨林的遊走,以及眾人麵對的最大危險。  “此戰無敵,華夏精神不朽!”  蘇陽帶頭咆哮道,因為他知道,這聲音會震破雲霄,會進入血麥斯的直播設備裏麵,會成為全球最大的震撼!  七名核心雇傭兵,戰爭殺手,狙擊魔等等.……  頂尖的人員沒死,頂尖的人員擅長頂尖的生存技巧,他們在第一時間把身體埋在土裏,然後抱頭做好最全麵的掩護。  對於這些頂尖的雇傭兵來說,他們擅長各種的生存,求生的手段,這就是身為一個雇傭兵的能力。  歌聲的漸漸的變小了,直到再也不見了,直到安安靜靜了.……  安息了,所有的聲音都安靜下來了。  華夏。  海軍六軍區偵查大隊內。  武鋼和龍百川神情嚴肅,正攥著拳頭,在等待著最後的機會。  “爆炸了……”  龍百川抿著嘴唇,似乎很多話想說,似乎很多話藏在心底。  由於歐洲時差的原因,油管直播視頻還不是實時的畫麵。  此時此刻,在直播視頻內,龍百川攥著拳頭,猛然拍著桌子:“一百斤的白磷炸彈,一旦爆炸在這片低窪的盆地,還有微微的斜坡,會死太多人的,太多人的.……”  龍百川很嚴肅,武鋼原本就是黑臉,現在臉更是漆黑。  “上帝之手雇傭兵團這是在作死!”  “在中東戰役,在非洲征戰這些我們不會參與不會製止,但是這群混蛋圍攻我國的軍人,真的是該死!”  武鋼黑著臉,他緊緊攥著拳頭,眼瞳帶著難以掩飾的怒火和咆哮。  武鋼很生氣,甚至是憤怒和嘶吼。  他們比任何的人都清楚,白磷炸彈爆炸的威力,這是真正對人體造成毀滅性打擊的武器。  白磷武器之所以被聯合國全麵禁止,就是因為這個武器的殘酷和癲狂,這是對士兵傷害最大的武器,堪稱恐怖至極。  但是這是蘇陽最後的底牌,可是現在蘇陽動用了最後的底牌,那麼也就到了最後的時刻。  武鋼攥著拳頭,在這一刻,他似乎感受到了這個隊伍的無力。  “三十架武直-10武裝直升飛機呢,現在趕緊來啊!”  武鋼狠狠的攥著拳頭,嘶吼著咆哮著,似乎即使這樣,自己心中的憤怒也無法得到鬆懈。  “重山艦隊呢,還沒有到剛果金北側呢,趕緊去啊,告訴他們還在等待什麼啊,馬上前去啊,沒有時間了啊!”  “就要死人了,就要死人了啊,你告訴空勤人員和地勤人員!”  “死人了啊,死人了啊,他們還要等待什麼啊,還要等待誰來救援啊!“  “白磷炸彈爆炸了,蛟龍突擊隊沒了啊!”  武鋼臉色鐵青,他凶狠的拍著桌子,然後在接連不斷的咆哮著,嘶吼著,怒吼著。  這是武鋼的憤怒,也是他心中的愧疚。  在此時此刻,甚至是這一分鍾,武鋼想起來自己曾經對蛟龍突擊隊說過的問題。  那是很簡答的問題,甚至這個問題普普通通,沒有一點技術含量,沒有一點點技術含量。  但現在這些都不重要了,那群堅強的戰士,他們心中清清楚楚的知道,這次會有很大的危險,可是他們還是義無反顧的去了。  隻是……在異國他鄉隻有白磷為伴。  華夏沸騰了,在華夏今日頭條,騰訊新聞,各大縣城,市中心等等的早晚報,微博等等社交平台。  三百多名知名度極高的明星相繼轉發著來自油管的視頻,也是蘇陽最後的畫麵。  在畫麵之中,蘇陽站在雨林高坡上,背影在夕陽下浮沉,染血的白襯衫代表了戰役的殘酷。  還有蘇陽最後的一句話,一直一直留在人們心中  —  “天下青山都一樣,男兒死在哪裏就葬在哪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