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一分為兩個世界,一邊是詩中所寫因為男人的喜惡而艱難生存在世上的婦人;另一邊的舞台則是戰戰兢兢麵對帝王、害怕早承恩暮賜死的高官,表現的是這首詩的深層目的,為君臣關係中處於弱勢的臣子的遭遇而鳴不平。
女人和男人、統治者和高官,兩個各占據一方舞台,一方亮起一方暗,“行路難,不在水,不在山,隻在人情反複間”被他們的肢體動作詮釋的更觸心。
回放總是愛插一些廣告的,但為了不影響觀看效果,每幕之間的廣告隻有幾分鍾,就在這幾分鍾裏,那個少女雙手相握在胸前,眼裏冒出喜歡的星星,當下流行的彩虹屁也運用的很到位:“陳瓊女神真是上帝的女兒,見人間沒有驚豔的東西了,所以上帝割愛派她下來讓我們這些凡人大開眼界的,怎麼辦啊,我又比昨更愛她了。”
被少女情緒感染到的一位男性客人也好奇的拿起手機查了一下陳瓊的人物百度百科,然後冒出一句“這個人好厲害”的驚歎。
人物百科上顯示的內容大體如下。
陳瓊出生在蘇杭的藝術世家,父親陳季山及其上五代是有名的琵琶演奏家,母親更是投身於對敦煌藝術的修複保護,所有人都覺得出生在這樣家庭的孩子,總該在父母之間選一條人生的路走,但她卻愛上了舞蹈,兩三歲的時候聽著父親彈琵琶手舞足蹈,其父看出她對舞蹈的興趣後,把她送去學了舞。
她五歲就師從被評為國家一級演員的舞蹈藝術家許露華,二十歲古典舞本科畢業進入恩師許露華所在的國家歌舞劇院工作,成為舞劇團的首席舞者,二十一歲憑借舞劇《敦煌》女主角“蠻”一角成為各個媒體報導的對象,收獲了許多年輕人的喜愛和追捧,更在這一年一舉斬獲了國內含金量最高的舞蹈獎項——荷花獎舞劇金獎和個人表演金獎。
海外主流媒體也罕見的為陳瓊連發了一個星期的推送文章,標題也是有史以來的長:“敦煌美人朝我們走來,伸手邀我們進入敦煌一舞,缺席者不能被饒恕”。
“那當然了,我女神可是被舞蹈權威人士讚譽過能在三十歲之前就超越她恩師許露華的。”少女挺胸昂頭,滿臉的驕傲,隻不過剛得意的出這些話不久,整個人又立馬蔫了下去,她深吸了一口氣,握緊拳頭給自己加油鼓勁,“我一定要努力考上北舞!”
“可得了吧,時侯你學芭蕾舞堅持了那麼久,都還給放棄了,我跟你爸那時候都要被你氣死了,那可是多少白花花的銀子啊。”老板娘嗤之以鼻,往女兒那鼓起來的士氣氣球上給紮了個孔,“這次我們花了那麼多錢讓你再學舞蹈,要是你又堅持不下去,看我到時候不剝你一層皮下來。”
少女嚼著從兜裏掏出來的辣條,不氣餒反倒士氣更高漲:“我又不喜歡芭蕾舞,那是你們趁我還不懂事逼我學的,我現在大了,不喜歡芭蕾了,我就是要追隨女神的腳步去北舞學我們中國的古典舞,還有敦煌舞。”
“我一個敦煌人可不得為我們敦煌藝術添磚加瓦,媽你就等著為我驕傲吧。”
老板娘既沒用傷人的話去打破女兒的夢想,也沒出聲附和,隻是低頭寵溺的笑著,大概是在羨慕自己女兒這種屬於青少年的朝氣,對一切都充滿不敗的活力。
咖啡廳的門又被推開,進來的是一個十八九歲的男生,他低頭看了看屏幕,仔細打量著為數不多的客人,開心的朝角落走去,是前麵跟老板娘搭話的那個女人:“請問是北京來的陳瓊老師嗎,我是研究院派來接你的張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