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發展經濟的妙招(1 / 2)

聽了霍仁剛的調查情況,陳昱將張義的想法進行了闡述,他道:“有沒有這種可能,這個案子是馬洪派人幹的。他倒打一耙,賊喊捉賊,目的就是要報複黃勝拒絕婚事一事呢?”

霍仁剛聽了,分析道:“不排除這種情況。畢竟發生情況的地方在馬家村裏。”

“你先將黃家村的這些人再審一審,看看有沒有什麼有用的線索,下一步對馬家村進行重點調查。我覺得無論是馬家村,還是黃家村,都有作案的可能。”

“大人放心。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我會抓緊調查的。”

陳昱擺了擺手,讓霍仁剛下去了。

他又開始查看手裏的賬簿。

這是戶房提供的陸那縣土地、人口、賦稅以及財政收支的情況。

由於陸那縣多為山區,土地貧瘠,人口稀少,賦稅非常少,財政收支也是入不敷出。

不僅老百姓的生活非常貧困,就是縣衙的情況也不容樂觀。

陳昱翻看了腦海裏的發展經濟的書籍。對於陸那縣來,基本沒有什麼用。

要知道,這裏是內陸,既無法發展重工業,也無法發展對外貿易。副業基本沒有什麼發展前途。

馬家村溝渠被破壞一案,由霍仁剛查辦即可,自己還得為交趾的經濟發展,想想辦法。

這時,陳昱忽然想起了鐵衣社走私海鹽的買賣。他將張義叫了進來。詢問了張義。

張義就將自己知道的走私海鹽的情況向陳昱做了彙報。

鐵衣社走私海鹽的曆史已經很久了。他們已經形成了固定的路線以及固定的客戶群體。

由交趾的海邊,從當地百姓手裏購買海鹽之後,由專業的馬隊向雲貴地區運送。

雲貴地區都是土司統治。賣給他們沒有任何風險。

雖然大明對鹽管控非常嚴格。產鹽地區設都轉運鹽使司或鹽課提舉司,主管鹽務。

但是由於走私的海鹽沒有賦稅、價格較官鹽便宜很多,雲貴土司地區自然喜歡使用海鹽。

可以,海鹽在雲貴地區非常有市場。

陳昱聽了,又問道:“馬隊將海鹽運到雲貴地區賣掉後,不會空手而歸吧。應該會將當地的一些東西運回交趾販賣吧。”

張義道:“大人。不錯。馬隊賣完海鹽後,就會在當地購買一些茶葉、藥材、獸皮等土特產,有時還能買到絲綢、陶瓷等中原地區的貨物。將這些東西再運回海邊,與周邊地區人員或者西方人進行貿易。”

張義的話,總結起來,無非就是四個字,“互通有無”。

陳昱繼續道:“走這麼一趟,往返路途遙遠,耗時時間也很長,並且凶險無比。一年下來也跑不了幾趟。”

張義回道:“大人。咱們鐵衣社過得就是刀口舔血的日子。這點危險算不得什麼。”

陳昱道:“雖然咱們鐵衣社過得就是這種有今日無明日的日子,但是,我還是希望咱們的兄弟都能活得好好的。我突然有了一個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