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銀想的分毫不差。黎利確實對這些開國元勳心生忌憚。
自從藍山起義以來,長年的戰爭使他的身體遭受了多次重創,有幾次甚至離死亡隻有一線之隔。
雖然最後將大明逼退,建立了大越政權。
可是,黎利的身體也廢了。他對此十分清楚。
自己現在還活著,還能鎮住那幫和自己南征北戰,出生入死的開國元勳。
如果自己死了,太子登基,保不齊就有不服之人。仗著自己資曆老,功勞大,不服太子。
要讓太子鎮住這幫老家夥,比登還難。
狡兔死走狗烹,雖然有些忘恩負義的意味。但是站在皇帝的角度看,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黎利感到自己剩下的時間沒有多少了。清理這幫開國元勳,也就提上了日程。
除了為太子登基排除異己,還得為太子組建自己的班底。
而陳昱無疑是最佳人選。此人雖然出身低,但是與開國元勳毫無瓜葛,更沒有站隊,難能可貴的是,此人文武雙全,是個人才。
至於陳昱是否私自與思明府黃家交易那兩個土州,黎利並不放在心上。此事是真是假,都不重要。
範文巧的那點心思豈能騙過黎利。黎利自從黎銀調查出傳言出自範府,就知道這就是範文巧的借刀殺人之計。
如果在以前,黎利自然是站在範文巧這一邊的。因為他是輔佐自己的能臣。
可是現在,範文巧成為了太子登基後順利掌權的絆腳石。而陳昱呢,可以將其召入太子麾下。
想到這裏,黎利命人擬了兩道聖旨。一道聖旨是,鑒於陳昱私自與思明府交易土州一事,現在傳得愈演愈烈。雖然沒有直接證據,但是此事絕不是空穴來風。免去陳昱的思明府知府一職。待調查清楚之後,再做最終處理。
另一道聖旨則是,範文巧作為大學士。在得知傳言一事,並沒有主動上報朝廷,而是讓家丁在市麵傳播,性質惡劣,命其在家閉門思過。
這兩道聖旨無疑令朝野震驚。
尤其是讓範文巧閉門思過這道聖旨,更是讓一些投機分子看到了機會。禦史、給事中紛紛上書彈劾範文巧。範文巧結黨營私,貪汙,任人唯親等罪名,都被坐實。
在朝廷一片聲討聲中,範文巧被判斬立決。
這個一直跟隨黎利,南征北戰,出謀劃策,屢立奇功的人,就這麼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範文巧的死,令一些開國元勳感同身受。他們開始約束自己的子女、親戚,更有甚者,主動向黎利請求告老還鄉。
而黎利也樂見其成,趁機提拔了一批太子宮的人。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原來皇上在為太子鋪路呀。
一時之間,太子宮門庭若剩太子黎元龍隻是一個不到十歲的孩子,當然不明白這裏的門道。倒是太子的老師鄭可,借此機會向太子講解了很多道理。這使太子受益匪淺。
而諒山府知府陳昱接到聖旨後,也沒有想到是這種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