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昱在趕回思明城的路上,一邊擔心著大明的進攻,一邊謀劃著如何應對。
可是直到陳昱進了城,也沒有聽到大明軍隊攻入思明城的消息。
見到甄盛和張義後,陳昱問道:“大明那邊現在是什麼情況?”
甄盛回道:“大明廣西方麵事先在咱們思明府周邊安排了幾個衛所。但是隻是駐紮在邊境上,至今毫無出兵的動向,還在那裏駐守。”
“那依你之見,他們是在等什麼嗎?”
甄盛道:“我覺得他們隻是駐紮在那裏,防止咱們與大越的戰爭波及到大明的領土。至於是否進攻思明府,廣西方麵也做不了這個主,我想他們會將思明府的情況上報朝廷,由朝廷決定下一步該如何做。”
張義建議道:“大人。要不,一不做二不休,咱們主動出擊,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先下手為強。”
陳昱沒好氣的道:“這麼幹,咱們都得玩完。廣西方麵,我倒不擔心。關鍵是廣西的背後是大明。人家隨隨便便就能調來十幾萬軍隊。咱們能應對過來嗎?”
甄盛也笑著道:“張大人。我覺得咱們還是不要捅這個馬蜂窩。太危險了。”
張義自嘲道:“雙方一直這麼繃著,太難受了,還不如痛痛快快打一仗。”
陳昱道:“能不打,盡量別打。一將成名萬骨枯。打仗就意味著死人。但是他們膽敢來犯,我們要堅決予以回擊。”
甄盛附和道:“大人得太對了。眼下我們還是以準備為主。我覺得先把青龍衛盡快訓練成型。這幫思明城的子弟,保家衛國的決心很大。”
陳昱表示同意,道:“我出城追擊黎石部時,就命黃石趕製一批燧發槍。聽黃石又改進了燧發槍,不僅耐用,而且射程、威力也有所提高。將這批燧發槍分發給青龍衛。將青龍衛打造成一支鐵軍。張義,這件事就由你來做吧。”
張義回道:“魁首放心。我一定嚴格訓練青龍衛,早日成軍。”
陳昱又問甄盛道:“甄先生。思明城的糧草如何?能否供應極有可能發生的戰事。”
甄盛回道:“這要看戰事打多久了。自我接手思明城後,將黃家土司的土地全都種上了雜交水稻。為流動佃戶的積極性,我增加了給予他們的糧食數量。長期被黃家土司欺壓的佃戶自然是熱情高漲。”
“甄先生做的太好了。這不僅能夠為咱們源源不斷地提高糧食產量,還能保證大家都有飯吃,整個思明城就會趨於穩定。這對於我們的管理,至關重要。可以集中精力應對外部的壓力。否則,內憂外患,應對起來將十分吃力。”
甄盛則十分謙虛地道:“大人過獎了。得民心者的下,這是曆朝曆代所證實的。我們要想在思明府站住腳,就得讓百姓擁戴我們。讓他們都能吃飽飯,我覺得是最起碼的。”
陳昱附和道:“不錯。其實這是一個雙贏的局麵。老百姓吃飽了飯,就會加倍報答咱們。咱們才會越來越強大。”
甄盛回道:“這幫佃戶的積極性這麼高,將農田整得非常好,我前幾帶人去看過了。這次一定是大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