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一章 想方設法安置(1 / 2)

陳昱命霍仁剛、陳虎在與大越交界地帶設立邊境檢疫,以及建立隔離病坊。

對於發現得了瘟疫的難民,及時進行隔離。當然這些得了瘟疫的難民,也不能不管。

陳昱通過翻閱腦海中的書籍,發現清代吳瑭推薦使用的安宮牛黃丸、至寶丹和紫雪丹對瘟疫症狀的治療很有幫助。

於是陳昱就將這三味藥的方子抄寫出來,命人製造,讓得了瘟疫之人服用。

安排完畢之後,陳昱與霍仁剛一同返回了陸那縣。此時,已經有難民陸陸續續到達陸那縣。

劉八斤安排三個千戶在交界地帶設立了三個關卡,接收大越的難民。

逐個進行一番檢查之後,無瘟疫症狀的先安置在臨時搭建的居所。由於陸那縣這裏四季炎熱,臨時建造的木板房,就夠用。

而有發熱等症狀的,則直接安排到了隔離病坊。有專人進行治療。

入駐臨時居所的難民,一日兩餐,絕對能吃飽。縣衙的吏每日會對入駐的難民進行實地調查,並將難民的年齡、家庭情況、身體狀況、技能等情況一一進行造冊登記,並上報縣衙。

霍仁剛會組織人彙總這些資料,然後根據大家的情況,對這些人進行分類,並采取不同打得安置措施。

對於老弱病殘,就安置在陸那縣城北部的區域。這裏已經劃出了一片地,這些人可以養一些雞鴨之類的家禽,無論是下的蛋,還是養成的雞鴨,由官府指定的商人定期到簇進行收購,然後由其運至陸那縣交易場所進行販賣,官府也會定期給他們提供一些糧食。總之能夠確保他們活下去。

對於體力好的,可以開荒種田、或者到陸那縣交易場所當勞力,更多的是被送至諒山府,由諒山府府衙接收,進行安置。

對於一些漁民出身的難民,則被送至新安府,由新安府進行安置。

總之,陳昱的原則就是,充分發揮大家的特長,在妥善安置的前提下,讓他們為三府一縣今後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饑腸轆轆的難民好不容易來到了陸那縣和新安府的下洪州,受到當地官府如此周到細致的妥善安置。這些難民感動得熱淚盈眶。

他們原來隻是聽諒山統治的地方非常富裕,來到這裏就是想要口吃的。沒想到,當地的官府不僅給飯吃,還給建好了房子。最重要的是,還提供適合自己的工作。

這在自己家鄉都無法獲得的。

陳昱在現場,就見到過幾千難民激動地跪在地上,感謝陸那縣人員的救濟。

一位老者激動地對陳昱道:“諒山侯。我活了這麼多年,還是第一次見到您這樣心係百姓的人呀。這輩子沒白活呀。”

陳昱笑著道:“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老人家,我聽你們受災北上,就事先安排人提前做了一些準備。如果有什麼做得不到位的地方,你們盡管提。你們千萬不要客氣,這裏就是你們的家。”

陳昱的這番話,得這些難民紛紛落淚。

要知道自大明統治交趾,以及後來的大越建國。老百姓始終是生活在貧困交加的狀態,吃不飽,穿不暖,那是經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