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五章 來之不易的機會(1 / 2)

黃道看著四人,命令道:“明日一早,發動攻城。蘇軒負責主攻北門,魏伯達和秦忠山負責東西兩門。劉彪負責阻擊憑祥縣的援軍。諸位,現在的形勢不用我多了吧。隻有趕在敵饒諒山府援軍到來前,拿下上石西縣,我們才有勝算,否則後果不堪設想。傳令下去,明日第一個登上城樓的,賞黃金五十兩。”

吩咐完畢,四個人就下去。

第二日一大早,剛蒙蒙亮,蘇軒、魏伯達、秦忠山等人就組織所部開始了攻城。

此次黃道的戰術是一麵主攻。兩麵佯攻,留出南門,給上石西縣方麵留條後路。

這麼做,可不是以為黃道心慈手軟,準備放對方一馬。他這麼做,是想讓守城士兵有個念想,如果打不過,可以從南門逃走。這無形中容易影響到守城方的士氣。

項羽之所以能夠贏得巨鹿之戰的勝利,破釜沉舟的策略,十分關鍵。置之死地而後生,容易激發大家的鬥誌。

而攻城也是一個道理,你如果四麵圍城,猛攻。很容易激發守城方的鬥誌。這與黃道的初衷是極不相符的。他的主要目的是搶奪城裏的糧食、物資,而不是全殲守軍。

戰鬥打響之後,攻守雙方都按照各自的既定方案進行著。

守城方這麵,曆翰宏、冀佩文和項豪龍早已製定了守城計劃。

由於北門是敵軍的正麵,自然要麵臨對方的猛烈攻擊,由項豪龍親自率領三個千戶,和一千本地武裝,進行防守。而其他三麵,每麵是兩個千戶,加五百地方武裝。剩餘一個千戶則作為預備隊,隨時進行增援。

東城由冀佩文負責、西城由千戶遲再奇負責。南城則交給了另外一個千戶馬全玉負責。

而縣令曆翰宏則組織大家,做好後勤工作。不僅要組織人員向城樓運送滾木雷石、箭矢、夥食等,還要搬運傷員、救治傷員、城內巡邏等。

戰鬥一打響,就意味著開始死人了。城上城下開始忙碌起來。

黃石發明的火炮也配備到了上石西縣。但是隻有區區的八門。每個城門配備兩門。

火炮雖少,但是殺傷力還是非常大的。北門的火炮連續發射,也對蘇軒部造成了很大的傷害。

蘇軒對於黃道安排自己進行主攻,還是十分意外的。正常情況下,是輪不到自己的。

正常情況下,黃道如果要安排主攻人員,也得從劉彪、魏伯達兩缺中挑選。

劉彪深得黃道器重,否則也不會安排他擔任先鋒。而魏伯達也是其一手提拔起來的得力幹將。

蘇軒也明白,黃道安排自己擔任主攻,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昨日劉彪和魏伯達當著黃道的麵就爭吵起來。在那種情況下,黃道安排他倆當中的任何一個人都不合適。這個時候,蘇軒就脫穎而出。

蘇軒可是憑借著戰功,一步一步從底層熬上來的。他既沒有劉彪那樣的將軍親戚,也沒有魏伯達那樣的顯赫家世,出身貧苦人家的他,中途輟學,最後選擇了參軍。

其實,蘇軒是一個非常喜歡讀書的人,他從就想參加科舉,走上仕途。可惜,由於家裏條件不行,上不起學,最後被迫放棄了這個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