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陳昱的計劃,此次王龍、屠霸出海後,回來之前,建昌府的對外貿易基地大框就能建成了。
因此,王龍等人就可以直接將船隊開到建昌府。
基地的具體位置,陳昱也已經在地圖上給王龍進行了標注。
由於這是王龍第一次親自率隊出海,為了保險起見,陳昱又從水師中調了一批人跟隨。
此次王龍率領的船隊又增加了兩艘商船,規模較以前又擴大了。
王龍深知責任重大。他不敢掉以輕心,裝貨、休整這些日子,他不是在研究各個細節,就是向陳昱虛心請教。
對於王龍這個態度,陳昱那是非常欣賞的。能不能幹好,那是能力問題,想不想幹好,那是態度問題。
隨著陸那縣最後一批貨物災水棠縣,裝上了商船。船隊終於到了出發的日子。
陳昱親自將王龍等人送上船,並看著他們遠遠駛入大海。
送走了船隊,返回城裏的途中,水棠縣縣令侯建道:“侯爺。卑職有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陳昱聽了,皺了皺眉,他對於文人這種話十分不爽。你有什麼話就得了唄,非得來這麼一句當講不當講。那我不當講,你還不了?
陳昱道:“侯縣令。你有什麼話,就是了。和我不必那麼客套。有話直,但無妨。”
侯建就把自己的想法了。
原來,陳昱要把海上貿易船隊遷到建昌府的消息不脛而走。水棠縣這邊的人基本都知道了。
老百姓對此還是有些擔心的。畢竟船隊在此,無論是運輸、存儲,以及船隊的補給,包括休整期間的吃喝,都能帶動當地的經濟。水棠縣有些人就靠著這個活著呢。如果把船隊遷到建昌府,那麼這些人怎麼辦?
聽了侯建的話,陳昱還是很高心。起碼侯建是一個體恤民情,為當地百姓著想的好官。
於是,陳昱解釋道:“侯縣令。這個問題其實很好解決。咱們水棠縣原來是海上貿易的終點站。大明江南地區、思明府、諒山府、陸那縣等地運來的貨物到了咱們水棠縣,裝上船運往海外。船隊雖然遷走了,但是水棠縣至建昌府這段運輸還在呀。換句話,咱們水棠縣由終點站變成了中轉站,那些負責運輸的勞力,依舊可以將貨物由水棠縣運往建昌府。隨著貿易規模的不斷擴大,咱們水棠縣水產品交易場所還得擴建,魚罐頭的生產還得擴大,那麼捕魚的數量也得增加。這些都需要人來做。你擔心水棠縣額百姓沒有活幹。我還擔心咱們的人手不夠呢。”
侯建聽了陳昱的解釋,道:“侯爺高瞻遠矚,令卑職佩服。我替水棠縣全體百姓謝謝侯爺了。”
陳昱笑著道:“侯大人。你心係百姓,這是好事。這明你是一個好官呀。希望你再接再厲,保持下去。”
侯建回道:“侯爺。古人都了,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我從當官那一起,就立誌要為百姓謀福利,至今絲毫不敢懈怠呀。”
陳昱聽了,十分滿意地道:“侯大人真是個愛民如子的好官呀。水棠縣這邊有什麼困難,你不妨提出來,看我能不能解決。”
侯建聽了非常激動,他道:“侯爺。實不相瞞。我自擔任水棠縣縣令以來,一直想把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上去。可惜能力水平有限,雖然老百姓現在能夠吃飽飯了,但是收入還是遲遲提不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