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九郎一進門就鐵青這一張臉,一看就是找事來的,向著謝家兄弟拱了拱手,完成了最基本的禮貌之後,竟然也不寒暄,直接劈頭蓋臉就問了一句。
“你為什麼抓捕林會長?”
謝直老神在在地坐著,行禮過後,招呼小義上茶、拿點心、上瓜子等零食,一副要長談的架勢,然後張嘴一句話,差點把杜九郎噎出去一溜跟頭。
“你管得著嗎!?”
杜九郎聽了,一張臉頓時變得通紅,伸手指著謝直,“你……你……你……”,你了半天,卻也沒有說出什麼來。
謝直見狀,冷哼一聲,低頭喝茶,看都不想看他一眼。
謝直為什麼這樣?因為他有底!
底氣從哪來?
禦史台!
禦史台跟朝廷的其他部門可不一樣,其他部門吧,都是大唐三省六部的縮影,說是三權分立可能不太恰當,但是基本的意思都差不多,有專門製定規章製度的權力,有專門執行的權力,還有專門負責檢查監督的權力。
比如朝堂三省六部,中書省製定戰略,尚書省來戰術執行,門下省專門負責監督。
再比如州府,刺史負責製定戰略,各曹參軍負責戰術執行,錄事參軍負責監督
又比如縣衙,縣令負責根據州府的命令製定戰略意圖,縣尉來執行,主薄或者縣丞來負責監督。
其他的行政部門基本也是這個套路,雖然具體的細節多少有些差異,但是總體的套路都是一定的,這就相當於朝廷把創建了一個部門管理模型,然後用這個模型套在每一個獨立的行政部門上,直白來說就是打圈套小圈,但是每一個圈圈的內部規則都是一樣的。
但是,在大唐的這套行政體製中,唯有禦史台是個例外。
就執掌來說,監察百官。
這個工作範圍有有點意思了,你是禦史,你監察百官,有了結果怎麼辦?
兩種可能。
其一,找他領導,讓他的領導好好管管。
其二,找自己的領導,把這件事情回報給自己的領導,讓自己的領導去根據實際情況處理。
禦史台層級一共是五級,禦史大夫,禦史中丞,侍禦史,殿中侍禦史,監察禦史。
這裏麵誰是你的領導?
一級一級上報嗎?還是直接找禦史台老大禦史大夫?
答案,是都不對!
正缺答案是,天子!
這也是為什麼監察禦史一個區區八品官都需要天子親授的道理所在——你是天子的耳目!
事實上,大唐禦史台,是完全跳出了大唐官員體製的一個特殊存在,設立的根本目的,是為天子收集消息、監察百官的所在。
欸,這個就有意思了,禦史中丞可以直接向皇帝報告事情,監察禦史也可以向皇帝報告事情……
演變到了最後,就得出了大唐禦史台之中一種比較奇葩的現象——各幹各的!
你是監察禦史,負責監察刑部的工作,好,你就管刑部,別的部門不用你管,被人也不會覥著臉把手伸到刑部去。
你是殿中侍禦史,上了金鑾殿,就負責朝會的會議幾率,哪怕是禦史台老大禦史大夫,也可以想噴就噴,他不但不能收拾你,還得乖乖認罪。
你是監察禦史,隻要禦史台給了派了單獨的任務,一切的一切都是你自己說了算,需要的時候可以向禦史台求援,你隻要不開口,禦史大夫、禦史中丞最多是能夠把你叫過去了解情況,卻沒有強硬的行政權力在指導你如何完成任務,當然,你要是完不成任務,人家就有處理你的資格了,但是,至少在你領受任務期間,他們沒有處理你的權力。
謝直現在的情況也是如此啊,河陰縣漕船被劫一案,已經到了他的手上,把黑衣悍匪一網打盡,卻獨獨跑了匪首何幫主,嚴格來說,謝直身上的這個獨立案件還沒有查完,他回到洛陽去禦史台和李尚隱又取得了“繼續追查”的權力,那是人家謝直懂事,作為新人給名義上的領導麵子,要是犯渾的話,他就不搭理李尚隱,照樣還是可以繼續追查下去,李尚隱就算心裏不樂意,也不能多說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