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民們這次休息的地方在一座大山的山腳下,山下有一條幹涸得隻剩下泥塊的河。
災民們如螞蟻般四散開來,在山下,山腰上,甚至是冒險進入深山找食。
可幹旱日久,在他們之前又有一大批的災民路過,把能吃的幾乎都吃盡了,輪到他們的時候,隻剩下半黃的樹葉,蔫吧的枯草。
沒辦法,有沒糧的人家隻能把樹葉擼下來,挖草根,剝樹皮充饑。
顧錦裏在附近轉了一圈,隻挖到十幾根還算有點水分的草根,其他能吃的是一點沒有。
她抬頭看向深山,見一群一群的青壯進深山找食,也向著深山走去。
這座山很大,山外圍是一些半枯萎的樹和野草,進入山內,樹木變多,葉子有了些許青色,野草比山下多,卻沒看見野菜,隻有一個個被刨開的坑。
很顯然,這裏的野菜被先前的大批災民挖光了。
顧錦裏在周圍找了一根核桃粗的樹枝,把樹枝的兩端往旁邊的石頭上快速摩著,磨出尖尖的頭,當做武器用,握著樹枝向深山走去,路上還有不少進山找食的災民。
“魚,你怎麼進山了?昨晚才剛醒,今就跑來找食,你這孩子是不要命了。”
顧魚聽到聲音,回頭一看,見是楚氏、隔房的三奶奶、田嬸和田嬸的兩個女兒,田二花和田花。她們的手裏都挎著一個野草編成的籃子,裏麵放著幾把半青的樹葉和幾捆草根。
看來大家的糧食都所剩無幾,要開始吃樹葉草根了。
她笑著一一喊人,回道:“我已經沒事了,家裏沒糧,程哥兒餓得緊,我進山裏看看,找些吃的。”
三個大人聽罷,都歎了一聲,日子難過,老爺磨人啊。
田二花和田花餓得渾身沒力氣,沒有話,隻衝她靦腆一笑。
三奶奶擔心顧錦裏再遇上牛家兄弟,主動道:“魚,你跟著我們一起走,咱們有個照應。”
田嬸、楚氏、三奶奶都是跟他們家關係極好的人家,顧錦裏很願意跟她們一起去找食,點頭道:“好呀。”
一行六人往山內走去,一路上看見比較青的樹葉會摘下來裝走。
楚氏:“咱們的前麵有興安府、永城府、大梁府的災民,很多吃的都被他們找光了,再往前走,路上能找到的吃食會越來越少,很可能連樹葉都沒有,現在多吃點樹葉,把其他能留的糧食先留起來,以後的日子才能活下去。”
楚氏以前跟著羅鐵柱住在城裏,很有些見識。
田嬸很是讚同,摘著樹葉道:“羅嫂子得對,現在還有樹葉咱們就多吃點樹葉,把能留的糧食留著以後吃,這樹葉雖然苦澀,卻能活人。”
顧錦裏也摘了一些樹葉,但災民太多,漫山遍野都是餓狠的災民,隻要看見青一點的樹葉,災民們就一哄而上,不到盞茶的功夫,整棵樹的樹葉就被摘光,樹枝都被拽斷。
三奶奶看著光禿禿的樹枝,歎道:“咱們走吧,往前麵走,多走些路,總能把籃子裝滿。”
“誒。”楚氏應著,扶著三奶奶往前走,田嬸帶著二花花跟在身後走著,顧錦裏卻沒動,而是看向右手邊,那裏有一條幹涸的河。
她跑到沒水的河邊蹲下,看著幹燥的地麵,地上有十幾個蝸牛殼。
顧錦裏前世經常執行野外任務,看見這些蝸牛殼立刻聯想到一件事情——淺層地下水。
淺層地下水是地表下第一個藏水地,有淺層水的地麵會比較潮濕,有蝸牛、馬蘭、黃花菜出現。
他們現在正缺水,水能換糧,如果能找到水源,他們一家就得救了。
楚氏見顧錦裏沒有跟上來,而是蹲在地上看著地麵,忙喊道:“魚,你在看什麼?快走啊。”
顧錦裏應了一聲,跑到楚氏和三奶奶麵前,指著不斷往前方深山湧去的災民,提議道:“三奶奶,這麼多災民都走這條路,我們再跟上去也找不到什麼吃的,不如沿著幹河往右邊走。”
她的手一轉,指向右手邊的那條幹河:“這邊沒人走,我們往這邊走,不定能找到野菜。”
更有可能找到水源。
三奶奶往顧錦裏所指的方向看了看,那裏雖然沒有路,卻也沒有災民,再回頭看看前方,已經被一大群災民堵住去路,當即同意:“好,聽魚的,我們沿著幹河往右邊走。”
楚氏和田嬸沒意見,全聽三奶奶的,一行六人往右邊走去,拽開帶刺的荊棘,踩過幹枯的野草,辟開一條山路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