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曆城(1 / 2)

1

不知道是此縣城是因河而得名,還是該河道因縣城而命名,反正人們已經習慣了稱呼其為“曆城縣”和“曆城河”。

地處京杭大運河流域水陸要道的曆城和曆城河在大明朝均是首屈一指的繁華縣城和河道。

曆城縣城北正對著縣衙,有座寺廟叫慶福寺。寺內中軸線上有彌勒殿、王殿、大雄寶殿和藏經樓;東西兩側是鍾鼓樓,鍾樓內懸青龍銅鍾,鼓樓內置七尺大鼓,晨鍾暮鼓,規正寺院僧人參禪功課。時逢新春佳節撞鍾祈福者亦眾多;鍾鼓樓下,則是客房,專供行腳僧居住。

寺院終年香煙嫋繞,善男信女摩肩接踵。祈福者有之,還願者有之,為亡靈超度者更有之。縣城中的首戶,翰林院大學士過其祖,因他母親信佛,一有空閑回鄉探視母親,都會陪伴母親去慶福寺進香禮佛,是慶福寺的大施主。尤其是慶福寺主持獨修方丈,對過其祖及其母親殷勤有加,百般奉承。為了示好,每年初一的頭香非過家奶奶莫屬。

出縣城向南十數裏地有一湖泊,名曰“鏡湖”,乃曆城縣一大勝景。那“鏡湖”因湖麵水清可鑒,且形似圓鏡而得名。鏡湖依山傍水,湖岸四周環種桃、柳、鬆、竹、楓各式樹木。春和日麗之時,千條柳絲低垂搖曳,萬朵桃花爭奇鬥豔,煞是好看;秋高氣爽之日,蒼鬆翠竹紅葉倒映湖麵,魚躍鳥鳴,泛舟湖上,如詩如畫,又是另一番景象,似一幅然水墨畫卷般地呈現,讓人心曠神怡。

整個縣城綠水環抱,又是四季分明、氣候溫和。縣城內又有數條河縱橫交叉,河上架著各種樣式的石橋,河兩邊施舍、客棧林立。故而,過往客商都願意在經過曆城縣時,在縣城裏歇腳、住店做買賣。經年累月便漸漸地富庶起來了。非但飲食采百家之所長,調眾人之口味,就連沿街商鋪也迎合起各色地方人士的習慣,做起南北貨生意。縣城顯得十分繁華。

從鏡湖一直往南,有一座山崗,名曰“南山”。在南山腳下有座庵堂,叫“青雲庵”。因遠離縣城,置於山腳,四周蒼鬆翠竹,環境十分幽靜,不失為一個修身養性的好去處。

庵內供奉的是觀世音菩薩。其規模當然不能與慶福寺相比,隻有一座觀音殿,供奉著觀世音菩薩;一幢藏經樓,樓上經堂裏亦供奉觀世音塑像;院子裏是兩排平房,用作夥房、齋室和比丘尼個人的禪房。平日裏香火並不旺盛。一到二月十九觀世音菩薩誕生之日,六月十九觀世音菩薩成道之日,九月十九觀世音菩薩出家之日,信奉觀世者前來進香禮佛的、祈求消災、送子、還願的紛至遝來,香火特別旺盛。在這三個吉日,青雲庵夥房為香客提供素齋,不取分文。隻在齋室門口設“功德箱”,隨香客意願投放。

在青雲庵佛殿裏,供奉著曆城縣儒將水居一夫人水張氏的牌位。牌位前終年點著長命燈,由青雲庵主持雲空師太著人照料。

每年九月二十日這一,是張氏的忌日。無論括風下雨,水居一在不在曆城,其女兒冰心姐總會在德叔、水秀等人的陪同下,上南山母親墳上祭拜,並去青雲庵進香,祭奠亡母。雷打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