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這行水深(1 / 3)

冬子設計的櫃台,目前已經顯現出它奇怪的曲線與形狀,在商場其它商戶的眼中,有說好的,也有說不太好的,反正各種評價都有。

唯有在這裏裝修的包工頭,倪師傅,對冬子的設計很是讚賞,認為冬子雖然年輕,但是個內行。當然,他是少有的幾個看過冬子設計效果圖的人,肯定知道最後出來的是什麼樣的作品。

倪師傅是羅哥的老關係,他們合作的年頭,據說已經超過五年了。一般來說,倪師傅包工的所有裝修,材料都是在羅哥這裏進的,羅哥也按相應比較高的返點,給了倪師傅好處。具體點數冬子不知道,但知道,在這行,倪師傅不僅是羅哥最相信的人,也是技術最好的人。他其實,原來出身,就是個真正的木工。

一般來說,裝修工程隊裏,主要包括泥工、木工、水電工、油漆工以及臨時的小工。在上述師傅裏,木工處於技術上的核心地位。所以,在成長為包工頭的道路上,木工的比例最大。

而羅哥在商場這個裝修項目,請倪師傅這個班子來做,在冬子的眼中,也是幹活最優秀的班子,冬子雖然表麵上在做工地監督,但他也知道,其實有倪師傅在,這質量,是沒有問題的。倪師傅對自己的活,有一種自豪與責任感,況且麵對的長期合作夥伴的事,更不會懈怠。

而整個裝修工作,鋪磚的泥工已經完工了,今天,木工的主要工作也要結束了。倪師傅又接到了一個新工程,他決定,留下水電與油漆兩個師傅,自己先撤了,至於算賬結款,他與羅哥早就有默契,不需要在這一時。

下午收工比較早,冬子做完最後一次對木工的檢查,很是對倪師傅的手藝提出了讚揚。因為冬子知道,自己設計的曲線與連接,是很需要木工技術的。

冬子想,這樣一位有經驗的老師傅要走,自己也想多了解這一行的水深,一方麵是感謝,另一方麵是交個朋友,覺得自己應該表示一下。

“羅哥,有個事,不知道你同意不同意”冬子用手機給老板打了個電話:“倪師傅要先撤了,我想請了吃個飯,你參加嗎?”

羅哥倒是爽快:“什麼時候?”

“下午收工早,今天買菜做菜都來得及,我想就今天晚上,在我們店子裏,請他喝酒,行不行?”

“那當然好,這樣,做菜如果你覺得辛苦,就在三嫂那店子也行,最後費用我來出。”他停頓了一下,接著說到:“對了,我想起來了,今天晚上我還要陪另外的人有應酬,已經答應過了,我就不過來。反正,你跟倪師傅也熟悉,他也很隨便,你們自己搞定吧。記住,錢由我出,曉得不?”

冬子不好推辭,本來,他是想自己請客的。但老板這樣話說出口了,就不必堅持自己請了。

本來冬子是要請所有工人的,但是那些工人覺得好不容易早點休息,就算了。當然,別人也是識趣,老板跟老板的事,打工的,就少摻和了。

冬子買菜做菜,倪師傅騎電動車,到他新接的那一家裝修工地上看了一下,然後,到冬子這店子時,已經晚上六點多鍾了,冬子的菜也做得差不多了。

喝酒開始時,倪師傅驚歎於冬子的手藝,從內心來講,冬子的菜並不是說好得不得了,但這人不是一個資深的廚師,況且還這麼年輕,不僅做一手好裝修設計,還炒得一手好菜,這就讓倪師傅對冬子高看了一眼。長期接觸中,倪師傅對冬子的好感是有的,這年輕人負責、機靈還有想法有知道,更不怕吃苦,但在今晚,吃到冬子燒的菜後,這種好感就加深了。

酒喝到半途,兩人也就沒隔閡了,冬子擺出一幅學生的樣子,試探性地向倪師傅問裝修方麵的經驗,結果倪師傅完全像知音一樣,介紹了自己全部的體會。

“我跟你說,小陳,我從十七歲開始跟我師傅學木匠,到今天,這行當,我幹了二十來年了,就在武漢這地方,好像沒哪個區沒幹過。當然,最近幾年,主要在青山。”

冬子問到:“那你跟師傅學習,是當徒弟,但什麼時候當上包工頭的呢?”

“其實,我這人從小學習不怎麼樣,學木匠倒是很快,兩年多就出師了,但主要是給別人當木工,我師傅因為想去廣東掙大錢,而我結婚後就在武漢,舍不得老婆,就留下來了。我從24歲就開始帶人搞裝修了,因為武漢的建築業大發展,光是商品房家裝,你撿漏,都有做不完的生意。”

冬子算了一下,如果按他的時間點,當時他當包工頭時,就是90年代中後期,也就正趕上中國商品房改革的時候,第一批商品房開始熱銷,那時候,裝修這個行當還沒健全,正是發展的好時機。

“沒有師傅的指點,光靠自己摸索,做了很多工程,受了很多氣,著過很多急,也得到過很多誇獎,酸甜苦辣都嚐遍了。就是到現在,有些工程,還是讓人受氣的。就從好幾年前的一個工程說起吧,那時候是裝修旺季,找我做活的人很多,其中有個吳老板找到了我。讓我給他做個報價,我給他做了一份,總價38500。交給他的時候他非常驚訝,一個勁的問我是不是少項目了,是不是有什麼貓膩,弄的我心裏也沒底了。他說曾經有個包工頭給他做過一個報價,光工錢就要32000元,所以看到我的報價比較驚訝。我不知道是不是這個老板太粗心,把人家的半包價看成清工了,還是那個包工頭太沒譜,總之促成了我接這個活非常順利。三天就拍板了,隻還了500元。”

冬子問到:“這個差距,老板看不出來嗎?”

“其實,老板也是一知半解,那年頭,就連我也是摸索著幹的。交底過後工人進場,按照約定業主要付1000元定金給我,可是他遲遲不肯掏腰包。我知道我們之間還沒建立信任感,就借口讓他陪同我去看材料,順便把水電材料買進來。這個他願意,打車帶我到了某大建材超市。我的天啦,那水管是超市自己廠家出品的,沒聽說過牌子,價錢竟然比市麵高一倍。我說算了吧,還是到我的老據點吧,那裏的貨價格也承受的起。所以,這就是我跟你們羅老板搞好關係的一個原因。因為價格上,我們都清楚,不至於挨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