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局外之人(1 / 3)

這場晚餐時間很長,雖然大家盡量緊扣網絡論壇與遊戲排名等冬子感興趣的話題,但不出穿插的其它關於生活與事業的事情,讓冬子很有隔膜感,自己像是一個局外人。

如同聽書一樣,那些廣東公司的生意經以及最新的行業信息,冬子像一個學生,根本沒有插話的機會。有時候,冬子幾乎覺得自己根本不屬於這個圈子,雖然別人很客氣,但沒有人能夠像簡一樣,跟自己有一種默契與和諧的談話氛圍。

初入社會,與人交往有一些原則。孔子:不友不如已者。如果對方沒有值得自己學習的長處,就不要長期交往了。但是,年輕人,能力雖然不夠,總想證明自己的存在。於是,一些年輕人,就隻交往那些給自己好話的人。其實,從綜合素質講,隻給你好話的人,要麼有求於你或者想利用你,要麼,整體素質低於你。

跟自己整體素質低一些的人在一起,你會有一種做大哥的感覺,會有一種自我存在的光輝,是很認人舒服的。但這種舒服,會讓你在交往中,沒有進步的機會。

現在有一個不好的雞湯,,我隻跟自己感到舒服的人在一起。這對年輕人,不合適。因為,你過早地進入精神享受與懈怠階段,讓你舒服的人,最好就是父母,那是因為你沒有長大。

人要成長,就必須得麵對自己的弱項,承認自己的卑微。冬子從來沒覺得自己能力有多高,他具備了虛心的品質。比如在高中時,他所讀的是省重點高中,當然成績很一般。他也不是沒努力學習過,但知道,自己無論如何努力,都無法成為學霸。自己能力的邊界,已經在高中時就有認識了。

幾百年來,中華民族最優秀的少兒讀物就是《西遊記》,每臨假期,這個電視劇就重複播放,至今已經快40年了,收視率居然長盛不衰。為什麼?是它寫得好嗎?是它拍得好吧?不一定。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它滿足了兒童時期的夢想。成為中國人一代代文化傳承的基因,滿足了我們的英雄夢。

任何人,尤其是男孩子,從,就把自己當成孫悟空,或者想當孫悟空。奔騰的血量與無畏的性格,讓兒童們在弱時,最需要強大感了,這就讓孫悟空永遠活在兒童們的心中。我就是齊大聖,我要成為,我會成為,齊大聖那樣的英雄。

弱的孩子們對力量的期盼是生的,無知的時代對世界有一種無畏的衝動,孫悟空的形象,滿足了這種心理需求。我們的英雄夢,最早就這樣樹立起來了。況且,父母,也是望子成龍的,孩子對孫悟空的模仿,也讓他們看到了希望。

但是,名著之所以是名著,總有一些與人生真諦捉摸不透的巧合。

人人時候,崇拜的人物,或者自以為,自己是孫悟空,無所不能,率性而為,自由自在,成為英雄。直到長大一些才知道,世界上出現孫悟空的機率,幾乎為零,自己肯定不是,也沒見過現世上的人哪個是。孫悟空隻是想象,現實中是不存在的。

真正的人生贏家,豬八戒就算很厲害了。在取經隊伍裏,當過篷元帥,也算是事業成就的經曆。調戲過嫦娥美女,也算是經曆美色。在高老莊娶妻,也算是有家有室。最後成為淨壇使者,可是求啥得啥。風光過、快活過、得到過,人生圓滿了。

從好色之徒來,他的檔次遠超西門慶,還比他活得長。從當官揚名來,他曾是界的一個元帥,級別很高。從人生歸宿來,他成為美食長老,取得永久飯票。不要現實生活中,就是從中華民族五千年曆史上看,哪個能夠超過他?

人生的巔峰狀態,是無法超越豬八戒的了。那麼,作為一個普通人,最好的狀態或者目標是什麼呢?最完美的人生,可能隻會達到沙和尚的境界了。這個人老實話不多,長期隻是那幾句車軲轆話:“大師兄,師父和二師兄被妖怪抓走了。”或者:“大師兄二師兄,師父被妖怪抓走了。”最後:“大師兄,我們都被妖怪抓走了。”

他幹最累活,最少的話。嚴於律已,從不犯戒。他任勞任怨,從不甩擔。他少多做,以身作則。他忠於職守,老實肯幹。他不怕犧牲,不管打不打得贏,都奮勇爭先。他是人群中的典範,他是奮鬥者的楷模。但是,一切有賴於命運,他因為走了一條正道,所以取得很高善果。

他是勵誌的人生,努力拚搏得到成功。他是聖賢的作派,克服困難走向聖位。當你長大了,你才知道,人的努力最高境界就是沙和尚了,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才叫努力。當你長大了,你才知道,沙僧是最幸運的人,因為他的努力,終於得到了回報。

其實,大部分人長大了,才明白,自己最多,不過是個白龍馬。隻能幹最累的活,托舉領導的重量,但沒有話的機會,不是不想話,而是不能話,那不是馬的功能。

我們從生活在家庭裏,我們是父母的王子,如同白龍馬一樣,在家的世界裏。但長大以後,是我們心理地位漸次下降的過程,從王子到做牛做馬,受盡驅使,最後成功,最多回到自己孩提時代的心理地位。

這裏有一個前提,你要取得白龍馬的成功,不得是跟對一個正確的集體,走在一條正確的道路上。要不然,王子的感覺,隻能成為回憶。你過去曾經是父母的中心,今後,在社會上,哪怕一次,在一個角落,成為一張桌子裏話人的中心,都非常困難了。

最後,當我們老了,我們才發現,自己成為了自己早年最討厭的人:唐僧。沒什麼本事,還老愛教訓別人。憑著一個年紀大的身份和血緣上的輩分,些年輕人不愛聽、自己都不太相信的廢話,聊度時日。

但是,冬子此時卻沒有如此的悲觀,這是來源於他的教育及生活經曆。他在這些人的談論中,他始終找到了積極的意義,假如把他從《西遊記》的人生模式中代入思考的話,他會看到不一樣的東西,這就是冬子後來成功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