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上市公司有誤解。公司上市後,由私人公司變成社會化公司,你對公司的所有權都是以股價標定的,投票權與決策權也是一樣。在這種情況下,可以,隻要過了大股東禁售期限,那就是隨時準備分家的趨勢了。”
“你是,哪個要走?”
“並不能夠確定哪個要走。你想想,老董事長,已經走了一部分了。最開始,他不管公司具體事務,就算是部分離開,今還把部分股權轉讓掉,拿了現金,是不是算部分分家?社會化的股份公司,股東們來來去去,董事會總在變動,這就是一個進了家門,但隨時有分家方案的樣子,對不對?”
冬子不太理解,老董事長,自己新手創辦的公司,在公司發展好勢頭的時期,為什麼要離開。
為了這事,袁作了一個分析。假如公司創始人,是辦一個養豬廠。那麼,辛苦地把豬養大,肯定不單純為了吃。肯定是為了賣。當年那麼努力地工作,就是為了把豬減肥,好在市場上賣個好價錢。
公司上市後,估值高出淨資產一大截,當然算是好價錢了。在公司發展最為興旺時,賣出自己的股票,這是最聰明的做法。一個養豬的,對自己養育的生豬再有感情,他最終的目的,也是要賣掉它的。除非,你把它當種豬,才會保留很多年。
這個比喻雖然有些粗俗,但也不無道理。
袁繼續解釋到,還有一個原因,促使老董事長的部分退讓。那就是,在與另一位創始人的博弈中,他落了下風,與其將自己的所有錢財掌握在別人手中,不如落袋為安。況且,新來的戰略投資者,給他轉讓的股份,有一個好的價錢。況且,聽道消息,老董事長的兒子,在美國發展。
“喲,他兒子還很了不起呢。”冬子感歎到,能夠在美國發展的人,至少英語比較好吧?
“有什麼了不起?不過是個普通的富二代而已。”袁輕蔑地到:“他出身的起點,也許我們一輩子努力,到了頂點也趕不上他。聽他在美國經營一個進出口公司,還炒點房地產。當然金融危機過後,美國的房地產現在是個低點。但這都不是主要的。”
按袁聽到的消息,老董事長的兒子,與部分普通富二代一樣,當年在國內讀中學成績一般,考上個二本都很困難。所以,父親花錢,把他搞到美國讀大學。當然,也通過投資移民,把兒子老婆的身份,搞成了美國人。要知道,投資移民的門檻看起來很高,其實就是有錢就行。你覺得高,是因為你錢不夠。
他兒子在美國,而這個戰略投資者,據也有華爾街的資金,所以,進入公司究竟是為了什麼,這事還很難。
“好不容易擺脫了意大利,又來了美國人。”冬子感歎到。這個公司,原來是跟意大利品牌做代工的,後來自創品牌做大了,才具備了上市資格。
“其實,老董事長跟新總經理,究竟是什麼關係,這個我們不曉得。但是,他們在董事會,至少在今,是站在一起的,這是明顯的。老董事長拿到錢,部分退出權力中樞,還有另外的打算。”
“什麼打算?”
“狡兔三窟唄。把雞蛋放進一個籃子裏,總有危險的成分。所以,中國有資產,美國有資產。他是中國人,他老婆孩子是美國人,哪裏不安定,就往另一個方向跑,有這種打算的大老板多了去了。”
冬子不太理解,一個人非要離開故鄉祖國,往外國跑。偶爾去去是新鮮,長住那裏,對於老董事長這個歲數的人,真的合適麼?
袁了這方麵的想法。其實,這不僅是為資產安全考慮,還有一個背景,就是對中國目前這個大時代,還不太信任。他們可以是因為時代背景與政策開放紅利,得到了好處,但對這種紅利持續的模式與時間的長度,不夠信任,總害怕政策變化或者發展受限,自己的資金不安全。
其實,這種不信任,是他們沒有充分理解中國目前這個時代。這個時代變化如此之快,從經濟方式到個人生活到國家政策,發展如此迅猛,絕大部分人是不太理解的。
人們對自己無法理解的東西,總有一種然的排斥感。混得差的人,總想回到過去人民公社的時代,反正大家都一樣窮,也就沒什麼可報怨的。進入存量時代,隻要沒有博弈,大家也過得自然。
還有一些時代的受益者,對自己為什麼受益無法理解。總覺得,這是偶然的運氣。底下哪有這麼多好運氣的人呢?這肯定有巨大的時代邏輯。中國已經走上了一個正確的道路,在飛速發展的增量時代,人人都會是受益者。
但一些人受益太快太大,自己都不敢相信,這種好運會持續下去,所以,按人的本能,對無法理解的東西,采取回避的態度,所以就有移民的衝動。
“那外國的月亮就一定圓嗎?在美國就安全?”
“美國有兩樣好東西,他們以為自己去了就會更安全。第一樣,這是一個典型的資本主義國家,也就是,錢多是大爺。錢多的人,有時殺了人都可以無罪,很長曆史都是這樣。當然這事中國偶爾也有,但是概率事件。所以,有錢人的堂,這句話不是白的,是有大量事實支撐,有國家體製保障的。第二樣好東西,就是國家強大,外來入侵以及外部壓力能夠承受,所以能夠保持國家的相對穩定。當你的錢到了隻剩下數字意義之時,你對安全的需求就更大了。所以,他們認為,那裏安全。”
“對啊,這兩條理由,很有服力啊。”冬子覺得,袁所的理由,已經可以解釋老董事長的心態了。
“但是,他們忽視了另外的因素。僅就美國而言,有些不利因素,他們沒有仔細考慮。第一,他們沒考慮增長。美國的增長不是沒有,它的經濟增長速度跟中國比較,就不成樣子了。在你掙錢的階段,你離開賽場,在你能夠當運動員的時候,你當觀眾,等於是喪失了機遇,是要付出機會成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