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它就是普普通通,一件損壞的旅遊紀念品。
秦鈞從黑帝俱樂部離開的時候,從陳鑫這裏借走了幾本戶外生存、土法建造等方麵的書籍,另外還有一些分享的網盤資料。
看他有成為“同好”的跡象,陳鑫還是有點高興的。
但在秦鈞離開的時候,他還是忍不住勸道:“你現在高三,這種愛好最好不要投入太多精力,考個好大學比什麼都重要。”
“嗯,你別告訴我姐啊!”秦鈞。
“當然。”陳鑫點頭,他還怕被老婆數落呢!
秦鈞回到家裏,把借來的書大略翻了一遍,又看了幾個網上牛人玩原始科技的視頻,感覺自己跟人家真是沒得比。
看看這位澳洲哥,隨便挖個坑就燒出陶器了!
秦鈞砌了窯搞得那麼隆重,結果用了三年才成功……
這樣看著資料,不知不覺到了深夜。
“秦鈞,早點睡,別太用功了!明還要上學呢!”母親邱翠梅的聲音從門外傳來。
“知道了。”
秦鈞心虛地應了一句,趕緊把手裏的《懷斯曼生存手冊》合起來。
哎!身為高三狗,時間寶貴啊!
得到了“體質+”的獎勵,讓秦鈞意識到《模擬文明遊戲》的價值非同可,繼續玩下去不定可以讓他變成超人。
但這種東西充滿了不確定性,秦鈞也不敢為此而拋棄一切。
高三的學習,終究還是要繼續的。
隻能是學習之餘,抽空翻看一些資料了!
好在《模擬文明遊戲》的難度並不高,連續失敗三次才會失去資格,隻要玩的時候用心一點就問題不大。
而且,文明嘛!
就是要有時間沉澱才有意思,要是自己樣樣精通十年搞出農耕、二十年進入封建社會、三十年開啟工業革命,這樣的文明也是毫無底蘊的畸形產物,就像激素催生出來的肉類一樣毫無滋味。
回想起“鴻”的一生,秦鈞忽然有了一些感悟。
由於自然資源的限製,那個部落的發展存在難以突破的上限,後麵幾十年除了人口大幅增長,生產力幾乎停滯不前就是一個明證。
在這樣的情況下,“三年製陶”和“三製陶”,哪一種對文明的價值更高?
鴻三年製陶,給後人留下的故事是這樣的:鴻看到泥土在火中燃燒會變硬的現象,於是花費了大量的時間不斷試驗,曆經無數失敗終於製作出陶器。在這個故事裏,鴻是一個充滿智慧的人,是後人可以學習、模仿的榜樣!
而如果秦鈞看過澳洲哥的視頻,隻用幾時間就製作出陶器呢?
那後人流傳的故事,肯定會變成“鴻是神靈使者”、“祖宗顯靈”之類的神秘傳,在那樣的故事裏鴻是神而不是人,後人是不可能學習、模仿的。
就秦鈞的口味來,他更喜歡前一個故事。
文明需要積累,步子不能跨得太大!
年幼的時候步子太大把蛋扯壞了,長大就可能變成一隻瘸腿的怪物,到那時候什麼辦法都無法彌補。
所以接下來秦鈞玩遊戲,在發展進度上反而要有所控製!
在恰當的時候地推動一步,克製住把超越時代的東西拿出來的衝動,每輪遊戲主要以提高“人生指數”為目標,比如多刷一些孩子什麼的,“文明指數”方麵有所建樹就行了。
而且這樣做,也更有利於“刷分”!
如果秦鈞一輪進入工業時代,可能得到90分以上的評價,但是這一輪遊戲的獎勵可能也就點、4點。
把這個進度分成十輪完成,哪怕每輪隻得到1點獎勵……那也是10點!
慢慢來!可能才是這個遊戲的正確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