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失寶(1 / 3)

孫靈琳稱自己見過這150種鳥獸圖,在自己很的時候,便有一副時常懸掛於自己家的廳堂,那時候秦一還沒有去過她家,所以他倒是沒有見到。

據孫靈琳家傳的這幅鳥獸圖,與她的祖上有關,她祖上有一位有名的醫生,名叫孫思邈,這孫思邈從便淡泊名利,卻唯獨喜歡醫術,因此他久居山林,采集了各種草藥,研究他們的藥性,同時也研究了前人的醫學巨著,對其進行了增添和修補,時間久了,他自身的經驗越來越足,最終成為當時的一代名醫。

那時正值唐朝初期,唐太宗的皇後懷胎十月以上還不能分娩,胎兒和大人都處於極度危險之中,太醫向來自持醫術高明,但這次也是束手無策。於是一位大臣給唐太宗推薦了孫思邈,他雖然身在鄉野,但醫術卻早已超過了朝堂之人。

這一下太醫可不樂意了,心想這明明是諷刺自己,便想阻止唐太宗,可是唐太宗卻急了,責怪他自己沒有本事卻又阻攔別人,真是愚昧之極。太醫被皇上訓誡了一番,自覺丟了臉麵,於是便懷恨在心。

等到請來孫思邈時,皇後的病情已經十分危急了,但皇宮裏流行男女授受不親,所以孫思邈還要按規則來辦事。於是他讓采女把紅線係在皇後的手腕上,然後把線引到了珠簾之外,孫思邈在紅線的另一端,用手去感應皇後的脈動,這也就是“引線診脈”的典故了。

經過了一番折騰,孫思邈很快掌握了皇後的病情,吩咐采女將皇後的左手拉出珠簾,然後拿出銀針,在皇後手腕之上紮了幾針,這幾針紮了下去,皇後身子開始顫抖不已,接著隻聽到哇哇的嬰兒啼哭聲,這懷胎十月以上還不出生的皇子,此刻竟然順利降生了,並且還母子平安。唐太宗非常高興,於是把孫思邈視為了恩人,要讓他留下來掌管太醫院,那太醫當然又不樂意了,因為之前本來是他掌管太醫院,這次倒好,不僅丟了臉麵,竟然還要丟了官職,這還如何得了。他想阻止此事,於是跟太宗;“孫思邈隻不過是鄉野醫生,這一次也不過是巧合而已,他紮的那幾針,我們太醫哪個不會,我看這應該是皇後洪福齊,本來就要生了,正好被他趕上而已。”太宗聞言半信半疑,不禁看向孫思邈,想等他解釋,孫思邈這下怒了,他鄙視了太醫一眼,道:“我並不想跟你爭太醫之位,所以你也別詆毀我,我早就聽過你的為人,你經常殘害那些生靈,用它們的身體給人治病,雖然鳥獸的命沒有人命貴重,但它們也有感情,也是條鮮活的生命,你用害命來換命,殺生來求生,豈不是與治病救命的本意背道而馳了,所以我也不願意與你這等人為伍。”

孫思邈完,揮袖就要離開,唐太宗苦苦挽留:“既然你不願與這位太醫為伍,那我把他攆走,那你該留下了吧。”著便讓衛士把太醫轟出了宮門,讓他告老還鄉去了。

孫思邈沒想到太宗做事這麼果斷決絕,一時也不知如何是好,於是告訴太宗,他不想留下來是因為他不喜仕途,並且宮中的生活不利於他研究醫學,還是讓他繼續隱居在山野之中吧,那樣一來,他也好出外采藥,繼續研究藥理,造福下的百姓。

太宗是位賢明的君主,聽他這麼,覺得這話也在理,於是便依從了他,讓他繼續隱居而去,隻是這之後,太宗閑來無事之時便帶著眾衛士,浩浩蕩蕩的前去山林探望他。

那太醫被太宗趕出宮外之後,一時的灰頭土臉,但後來憑借著自己的醫術,倒是又開了醫館,仍然能夠維持生計,隻是這衣食水平比起在皇宮時差的遠了,因此他對孫思邈滿心憎恨,心想要不是他自己怎會落得如此境地。

因此他便時常去找孫思邈的黴頭,因為孫思邈指責他用動物入藥,他便到處散播孫思邈醫術不精,藥理不通,隻知道草藥,而不知道世間鳥獸也可入藥的傳言。

這傳言很快傳的婦孺皆知,許多人告訴孫思邈,有人他藥理不通,甚至有其他醫生也來質問,問孫思邈的藥房為什麼沒有鳥獸類藥材,要知道有時候它們療效更好,問他究竟是不知還是不願為之呢?

孫思邈卻不為所動,無論別人怎麼他依舊保持著自己的作風,給人開藥從不殺傷鳥獸蛇蟲,時間久了,這傳言倒是不攻而破。

有一年,恰逢孫思邈做壽,各地的醫生和被他治愈的病者都前來道賀,而那位前太醫也趕了過來,他這次是故意來出孫思邈的醜的,他想當麵跟他探討下動物入藥的藥理。

因此在觥籌交錯之間,那前太醫站起來道:“久聞孫先生大名,但有傳聞孫先生不通醫理,竟然不知鳥獸可以入藥,這究竟是什麼道理呢。”

隻見孫思邈也不答話,吩咐家人拿出紙筆來,當即揮毫潑墨,畫出一副畫來,眾人一看,竟然是副鳥獸圖,上麵一共有150種鳥獸,形態栩栩如生,非常傳神。

那前太醫驚道:“這不是巫彭的藥用鳥獸圖嗎?你怎麼都記了下來。”原來這幅畫據傳是上古神醫巫彭留下的藥用鳥獸圖,共畫了150種鳥獸,幾乎囊括了所以的藥用動物。前太醫喜用動物入藥,因此也對這張圖甚為熟悉,但還做不到能將它臨摹出來的地步。

而孫思邈,僅憑著記憶,就將這鳥獸圖臨摹的和原作一般無二,可見他對動物入藥知識,比前太醫可不止勝的一二了。

孫思邈巍然道:“我不用鳥獸入藥,不是我不懂它們的藥理,而是我感覺以命換命,殺生求生,實在違背我們醫者應該遵循的宗旨,所以如果能夠不用這些鳥獸入藥,就盡量不用,少造殺虐,也是為病人積福。”

他剛剛完,前來祝壽的人們都發出了一陣熱烈的掌聲,而前太醫卻因此羞愧的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