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婆媳鬥法(1 / 3)

歸蘭殿到坤寧宮有一段距離,宇文曄往坤寧宮方向去,不料撲了個空。原來仝氏今晨被蕭太後請去寧安堂敘話,尚未回來。

自打上次母子爭執到現在,他心裏憋悶不願私下相見。今日既是依禮辭行,幹脆直接去趟寧安堂。

昨日司馬寧在春熙樓赴宴被辱一事傳開,久居寧安堂禮佛的蕭太後終於忍不住了!司馬寧自在她膝前長大,拋開溜西王府,她也頗為憐愛。司馬寧驟然失了清白,前途晦暗,蕭太後焉能不怒?當即打發羅嬤嬤請仝皇後前來。

想當年仝氏初嫁與宇文昊時,蕭太後身為嫡母,對待兒媳並不親善。夫妻一體,磋磨仝氏等同於打壓宇文昊。

婆媳不睦多年,曾經蕭太後獨攬大權,仝氏作為兒媳凡事自然低一等。記得最憋屈的頭幾年,她雖為皇後卻無鳳印,隻能處處看蕭太後臉色行事。直到近年來蕭太後日暮西山,而仝氏正值盛年嫡子已長成,穩立中宮之位。

因此久不踏足寧安堂的仝氏特意換上正紅宮裝,高高綰起青絲,碧璽嵌珊瑚赤金鳳釵斜插髻邊,彰顯尊貴。隨後乘著鳳輦,在一眾宮人簇擁下到了寧安堂。

蕭太後搬離慈寧宮後,免去中宮皇後和六宮妃嬪晨昏定省,眾人也樂得省掉一樁麻煩。

“兒媳給母後請安。來慚愧兒媳本該常來向母後問安,又生怕叨擾母後的清淨。”仝氏貴為皇後母儀下,盡管她再高貴,麵對上首的人,她仍需擺出一副恭敬孝順的謙和模樣。

看著一如既往在她麵前低首折腰的仝氏,蕭太後心裏不出的暢快。靜默片刻,擺了擺手:“一家人,皇後不必多禮。”

仝氏依言站直身體,含笑相問:“不知母後傳召兒媳有何貴幹?”

蕭太後麵色陡然陰沉,語氣不輕不重地問:“平寧郡主被人辱沒之事你可知曉?此事牽連到溜西王府和威遠侯府非同可,皇後不得等閑視之。”

這是擺明想拉她下渾水?

仝氏心底冷笑陣陣,麵上卻溫和:“原來母後也聽了這事,兒媳雖為皇後執掌六宮,卻不便過問臣子府邸的私家事。平寧郡主丟了顏麵毀了閨譽,想來威遠侯府躲不開這門親事,自是要盡快找官媒去溜西王府提親。”

“依皇後之見莫非想勸溜西王府息事寧人,眼睜睜讓女兒嫁給一個禽獸不如的畜生?如若這般輕鬆了結,往後誰看上哪家千金隻管動手將生米煮成熟飯即可。皇後別忘記你也是有女兒的人!”蕭太後目光如刀,話中的機鋒不懷好意。

仝氏垂下鳳眸,笑意也冷淡幾分:“兒媳愚鈍,還請母後賜教。”

不出所料,蕭太後邊撚著菩提子佛珠,邊悠悠道:“你以中宮皇後之名下懿旨嚴加處置姚諶,再為寧兒指門合意婚事。”

“兒媳聽聞此事陛下已有定奪,陛下也讚成姚大公子迎娶平寧郡主平息風波流言,也不會再牽連別家。”仝氏徹底繃不住笑,“母後若另有高見,不妨親自與陛下商量。”

真是個心機深沉的老妖婆!分明是想借仝氏的手攪渾京城這潭深水,試問哪家願意娶一個眾所周知清白不在的女子?誰娶司馬寧,誰便淪為笑柄!皇後懿旨必須遵從,可想而知這家人會如何怨恨仝氏。又或者從仝家本族少年中挑選一個尚郡主,那樣沒了外憂,又引來內患。

蕭太後一雙烏沉沉的眼睛分外渾濁,教誨道:“哀家老了,沒精力管外麵的事,這點事也無需打擾皇帝。你今日施恩於溜西王府,來日太子登基為帝時,溜西王府定然不遺餘力輔佐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