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滿月禮,以主母請大夫為結果,隔日便有了李編修同族中不睦之言傳出。李子堅聖寵當頭,又有人翻出當年的事,隻大房怕是不幹淨。
市井流言不知害死了多少人。
大老太太卻不關心這個,她趕緊讓人坐船南下,去濟寧府報信,隻李子堅已定下另立祠堂之事。信到了濟寧府,二老爺叔侄才從考場上下來。一家子顧不上休息,顧不上等成績,直接入京,還捎上了族長、三房族裏那個行十的老太爺李蒙,算起來是李子堅的堂叔。
七老太爺李蒙,是不想去的。
李父那一輩上,除了李子堅的父親外,族中也就出了李蒙這麼一個讀書賦不錯的孩子。李閣老是個連外人都願意提拔的,何況自家子侄?李閣老將侄兒接到身邊養著,李蒙也出息,二十歲中舉,雖隔年會試落第,但有李閣老在,將來是不差的。
李蒙卻是十二歲上就定了親。
彼時,他還沒跟著李閣老,三房不是嫡支,他定的媳婦不過是個秀才之女,沒有陪嫁不,也沒什麼顏色。而李蒙,有著大好前程的年輕舉子。到了成親年齡,不想娶這麼個媳婦了。
恰此事,那家閨女一病死了。
李閣老便準備替他再尋一門好親。隻不過,李閣老最是感人之人。覺得姑娘可憐,特意遣人替李蒙給那家姑娘吊喪。李閣老派去的自然是心腹,一心一意為李閣老的心腹。
察覺到不對,順著蛛絲馬跡,查到了原因。
李閣老再沒想到李蒙為了前程,竟狠心要了未婚妻的性命。這樣的品性,便是聖賢書讀到狗肚子了。根本不作他想,直接將人丟回祖宅。
李子堅並不知這些。
李蘊也不知道。李蘊隻記得從前這個七叔,曾在自家住過。於是,李子堅回族中求幫助的時候,李蘊指了李蒙。偏李蒙根本念李閣老的好,明麵上允諾,私下裏扯著李子堅的後腿,散布著各種謠言,叫李子堅發現了,直接遠了他。
不管是當年的事,還是對李子堅的求助陰奉陽違之事,李子堅祖孫兩個,都不曾揭露。是以,李氏宗族並不知曉李蒙得了人家的厭。平日裏李蒙仗著在李閣老身邊待過,一直是高高在上的。用慣了名頭,這會兒需要他這個名頭的時候,族長自然拉了他同來。
一行人急匆匆入京,次日一早就聚到了開道街,門子直接拒絕通傳:“老爺不在家,太太身子不適,老爺了,不論是見他的還是見太太的,都要見了老爺才校”
傅振羽因著那一暈,中秋又躲了懶,哪哪都沒去。也因著她那一暈,李子堅又留了林太太一個月。林太太想著反正回去也趕不上中秋了,便應了李子堅。
滿月禮過後半個月了,傅振羽除了偶爾奶個孩子,下剩的事什麼都不管,便是閨女那裏,也不叫她沾手。閑的傅振羽同林太太抱怨:“再待下去,我是徹底成了沒用的人兒了。做母親不以後,就眼下也是不容易的啊。哎,想不開啊,生這麼快、這麼多做什麼!”
林太太一生隻一個兒子,聽了這話捶她:“你這命好成這樣,還抱怨個甚!心叫菩薩聽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