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心中,女兒一直是可有可無的,她滿心滿眼的都是兒子。至於夫婿,早年才嫁進門的時候,到也擔心夫婿不喜歡她,很將傅山長放在心上。待到後來,婆婆過世,她們一家逍遙自在,她又生了兒子,那顆心啊,徹底定了下來。後來,她眼見著蘇州冉家氣派,饞得緊,卻一刻也沒留心冉家的通房妾室。她心底想過冉家氣派的日子,卻是沒想過養妾的。
傅家不是一夜暴富的,尤其是書院,那真是一年蓋一點,慢慢蓋了起來的。林氏從蘇州回家,靠著女兒,過上了夢寐以求的日子,那是半點都不曾意識到好賴。直到這幾年,傅振羽出嫁,又有傅山長中進士,她才漸漸意識到不同。
身邊所有人都說傅家子嗣太少,按規矩,傅山長已經是進士了,納妾,那是官方都允許的。就像皇帝是三宮六院一樣,進士老爺便是沒出去做官,也可以納妾。
傅山長沒有納妾,一是沒覺得有需求,二是書院的事夠他忙活的。至於他忙活的書院,處處都是閨女的影子,他欣慰於一雙兒女,也不覺得子嗣少有什麼遺憾。且他對閨女的了解,宗族什麼的,還是算了吧。便是有個同父異母的兄弟,那也不可能是傅振商的待遇。而今,孩子隻有兩個,卻個個都是好的,又何必去惹那些沒必要的麻煩。
傅山長打定主意不再要別的孩子,便對這兩個孩子看的極重。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傅振羽辛苦了,傅振商那裏就幸福了。他自打記事,傅家就沒難過,在吃苦耐勞一事上,原就比不得傅振羽,再有林氏寵兒子太過,傅振商讀書不差,這性子卻是極其嬌的。自家苦過的傅山長,認為獨子這樣不是好事,便尋思早早把孩子和他娘分開,由長女教養。
這事,他盤算不是一兩日了。結果,林氏不同意,還要跟過去,真真氣到他了。本就是叫孩子遠了她,她在跟過去,他把兒子送到千裏之外,又圖的是什麼?
總算是枕邊人,傅山長知道林氏近年擔心的是什麼,張口提了妾。果然,妻子沒多久就改了主意,她留下,送兒子走。就林氏選擇留下一事,林氏覺得自己把夫婿看的比兒子重要,傅山長該感動;傅山長卻認為她是為了她自己,兒子再重要,也沒她自己重要。
兩口子第一件隔閡便這麼出來了。有了不滿,那是處處都能挑錯,何況是林氏做事不靠譜不是一天兩天了……
叫傅山長第二重惱的,是林氏對傅振羽的心意。林氏偏心不是一天兩天,傅山長也知道,更知道林氏做的沒有很過分,如果過分,他必不依的。這一次,定了傅振商將去金陵,連傅振商這個半大的孩子,都四處搜刮東西,要帶給外甥和外甥女。林家那頭、李婷那裏、牟家,沒有不在準備的。隻有林氏,一心隻為傅振商一個槽,持。
傅山長也同她提過:“你是做外祖母的,該給孩子備點禮。”
林氏口內應了,還說:“我記得呢,三個孩子,回頭去衣為桑拿幾件衣裳便是了。”
這也太不經心了,傅山長不滿,說:“你該自己做幾件。”
林氏道:“我哪有那功夫?再說,子堅和你閨女的日子,比我們好太多了,他們也不稀罕的,我們都心意到了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