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振羽恍然,小姑娘到底是小姑娘,還在糾結對錯問題。不過,這種問題在小姑娘眼中,定是大事了。出於尊重,傅振羽認真想了想,回答了這個問題:“自然是錯的,所以他要受到懲罰。你哥哥也是要求功名的人,四年不讀書意味著什麼,你明白的。”
那……你還?
餘姑娘沒有問出來,把心思寫在了臉上。
傅振羽見她總算不端著、露出女兒家的模樣,便道:“可他也是我弟弟,除了讓父母知道他起了不該起的心思外,他並沒有做別的錯事。少年之心,你是他現在的夢。他有這個夢,還能為這個夢去努力。堵不如疏,我作為他的姐姐,定然是鼓勵他為夢而行。再者,我打一開始就講了。四年後,你若不願,他必須君子,不存在做不到的事。”
有這番話,再有傅振羽的所作所為、陳太太往日的言論,餘姑娘看到的就是一個疼愛弟弟、卻又講道理的姐姐。
也是。
傅家真像陳太太口中所描述那些不講道理的人家,她這條小命估摸著就交代了出去,委屈都沒地方委屈。
餘姑娘這會兒叫傅振羽晾了許久,又這麼激了一番,那是什麼心思都放在臉上。她去了不平,傅振羽第一時間發現,心下也就輕快了。她做事求個問心無愧,餘姑娘如果隻想安分守己做個普通農家姑娘,那麼,她這番安排便是委屈餘姑娘了。反之,餘姑娘該是感激才對。
不過,傅振羽也沒那麼高要求。
四年的時光能改變很多東西,且慢慢來吧。
傅振羽還有事要忙,便對與餘姑娘道:“且回去吧。我不大得空,明日起,倉媽媽每日都會抽出一個時辰教你讀書識字,你們認識下。”
又另給了餘姑娘書籍和紙墨筆硯,那些個東西,比餘兄長用的都要好。見著實惠了,餘姑娘的心氣就更平了,真誠向傅振羽道謝,謝她栽培之恩。
倉媽媽親自送餘姑娘離開。
餘姑娘自家認得回去的路,出了正院便自家抱了東西,獨自往回走。邊走邊思索,倒也把這裏頭的事給想了七七八八。旁的不論,陳太太一直說跟著傅振羽就是好運,這一點來說,還真是。自己學上四年,總歸不吃虧。
心中有事,餘姑娘回去時,連陳太太的院門是開著的都沒注意。
陳太太的院子裏,隻一個在屋子裏頭服侍的茉莉,其他三個都是灑掃做雜事的小丫頭。這會兒卻是一個都沒見著,餘姑娘往裏麵走,走到房跟前,聽見男子的聲音,才知道是陳峰來了。不必想,陳太太必留他吃午飯了。
因為傅振羽自家就經常下廚,李家的廚房大得很,材料也多。是以,加錢叫廚房另作東西,或是自己去廚房借地方做飯,都是可行的。這幾年陳太太雖攢了幾個錢,但陳峰尚未娶親,她總要節儉一二的。是以,每每都是讓茉莉帶人去廚房做飯。
今日也是這般。
母子兩個說著話,因著陳峰二十歲了,陳太太少不得提一兩句親事:“你也大了,總該要娶親的。我又是個不中用的,還得看你師父的意思。傅夫子是個什麼意思,你知道嗎?”
陳峰雖有些不好意思,但他知道陳太太必定念著這事,便忍羞說:“師父說過日子是兩個人的事,總要我自己中意的。隻要姑娘家是好的,她是怎麼著都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