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國有書院(1 / 2)

同慶二十一年冬十月,這場持續了一年半的沿海攻防戰,因倭人退至琉球而暫時告一段落。華將軍覲見聖上之際,第一次提出“洋人”這個說辭。退至琉球島的賊人,與東南倭國不是一夥。他們來自遙遠的海洋對麵,身材要比聖朝人高大,卻又不及蒙人壯碩,最終定了個洋人的稱呼。

接下來便是分享勝利果實的時候。華將軍封伯,其他人各有封賞,並不一一表述。最讓華將軍,哦不,最讓新任東安伯憂心的是,凡直接參加福建抗戰的將士均有賞賜,死亡皆有撫恤金。

獎賞了還不高興?

東安伯當然不高興。這些陣亡的士兵,多為福建本地人,此時厚補的有些過,後麵總要找回來的。果不其然,聖上宣內閣閣老,連同鎮遠候、東安伯,討論一件事,讓東安伯心酸的事。

福建建設的再好,也架不住這樣的一場戰事。所以,琉球一日不收,福建便一日不發展。

從國之方策來看,自然是再正確不過的決定。但是從福建百姓的切身感受來說,這也太難了些。東安伯別無他法,隻道:“老臣定當竭盡全力,早日收複琉球!收複琉球需要戰船,江寧軍事學院船業掌事閩祝,出自福建閩氏。他已將海船改造為戰船,戰力不及倭人,卻比其他戰船要好,請陛下酌情用人。”

閩祝隻是舉人,出仕也拿不到工部郎中的位置。工部其他職位,拿了也做不得主,不如不做。

這不是同慶帝第一次聽到軍事書院有關的事了。首先,表弟孫皓拿了武進士也不要官,偏去書院做個夫子。同慶帝嘴上沒說,心中想著,那樣橫行霸道、禍害京城百姓的霸王,竟去做夫子,不怕誤人子弟麼!不過,因為軍事書院非官方書院,同慶帝想著,他自家使人盯勤一些,若是有個什麼不好,及時叫停,便也隨孫皓去了。

誰知道,幾年過去了,他並不看好的軍事書院,竟在戰爭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好東西誰不想扒拉到自己手中?更重要的是,軍隊怎麼可能叫百姓掌管?啥,不是百姓?掌管書院的是朝廷命官,那更糟糕好麼!

打定主意將軍事書院據為己有,哦,不,是據為國有的同慶帝,一臉為閩祝著想的口吻,道:“便是我破格提拔了他,工部做起事來再繁瑣不過,何苦來著?”

兼管工部的徐閣老,自然要解釋幾句:“工部建造天下萬物,涉及民間水利工坊、皇家各項、官家各項、軍中種種,種類繁多,管理這才繁瑣。”

皇帝雖煩他搗亂,卻也趁機用了他的話,道:“正是如此。便是將那閩祝拉來,怕是也不如如今自在。”

東安伯一聽,略急:“此次抗倭,軍事書院出了不少人,又有李忌酒妻弟在內,李忌酒那裏才全免提供了許多船隻炮彈。今後若再用,需要采買了!”

皇帝一聽,略感詫異:“李子堅的妻子不也是夫子麼?她的弟弟怎麼會去軍事書院?”

說到這個,東安伯就開心了,他轉述了傅振羽的觀點:“李忌酒的夫人傅夫子曾有言,要全民皆兵。達到這個目標,所有人都需要進行軍事訓練。這就跟吃飯睡覺一樣,都是必須的事。果能做到這般,便是沿海倭人登案,當地居民也能抵抗一二。那傅秀才入軍便是為這個,退了倭人後,他便結束了自己的軍旅生涯,今後還是要以科舉入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