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縣位於雲南省東南部,東南市南部,是一個“老、少、邊、窮”的地區,就是集邊境、民族、貧困、山區、老區、原戰區為一體的縣份,全縣國土麵積676平方公裏,轄4鄉9鎮1個農場管理區14個村委會(社區),總人口75萬人。國家級深度貧困縣之一。
路北下去馬鞍山之前,就想起過他高中一同學——“拆二代”,大城市的城中村拆遷,那可不得了,寸土寸金。
以前他家拆遷時就聽他在那交流經驗,什麼裝修時用80分的磁磚,不要用60分的磁磚,補償價格不一樣,還有陽台要包起來,這樣補償高些。甚至是知道要征用了,趕緊在田地裏插上樹苗那些,補償時一棵樹一棵樹的數數量補給你等雲雲。
不知道他掛鉤幫扶的張富懷家是不是屬這種呢?
由於是先到馬鞍山村組,和平村委會還在馬鞍山組後麵,所以他和王姐就沒到村委會,打電話和兵哥那裏聯係,兵哥直奔馬鞍山組就行了。
到鎮上時,就給兵哥打電話,看是否需要去村委會接他,兵哥他和趙媛媛已經在村子裏了。趙媛媛是和平村委會的河道治理員,是個美女,北對她印象深刻。
“一凡,你和北直接到工房與我們彙合。”所謂的工房就是村子裏的活動室,開會用的。
“我們馬鞍山的進村路一直是泥巴路,下雨泥巴古袋尼(也就是泥巴會粘到腳,又甩到身上的意思,方言)。這是件大好事呀,感謝政府的關心和支持。”剛進工房的鋁製柵欄門,還沒進到工房裏,就聽到村長馬世雄的聲音。
“修路是為了方便大家,要致富,先修路。修好路,咱們村的光棍們,別村的姑娘也會願意嫁到我們村了,不然,人家姑娘穿著高跟鞋,還要走泥巴路,下雨更是會陷進去,這樣,誰願意嫁到我們馬鞍山?怪不得我們村光棍多!就是因為窮!”馬村長一邊,村民邊哄堂大笑起來。
“我們的工作隊員,王兵來幾句,咱們都聽王兵領導訓話,大家歡迎。”
底下響起稀稀拉拉的掌聲。不是大家不歡迎,是白村民去田間地頭幹活的人多,來開會的大部分是留在家裏的老弱婦孺,有些還沒反應過來,光棍們又都懶散慣了。
“不是訓話,是大家共同把咱們馬鞍山建設好,家美了,我們馬鞍山又有地理優勢,去鎮上比去村委會近,走路到鎮上走的快的話隻要十分鍾,我負責馬鞍山的工作以來,我發現,整個大堡鎮最肥沃的土地就是馬鞍山這個衝衝裏了,中間有個土溝渠,水也大,我們先把路修好,下步爭取資金來修溝渠。”
底下的老百姓臉上都燃起希望的光芒。開始三五個聲地議論。
“北,進來呀,一凡,快進來。”兵哥招手,群眾都看向門口的北和王姐。
“我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兩位是掛鉤幫扶我們馬鞍山村組的同誌,這位帥氣的夥子是路北,我們省委引進的高學曆人才,大博士,你們看,國家把最厲害的人派到咱們村了,咱們有啥怕的,還有啥懷疑的?我們村隻會越來越美,越來越好,我們要把馬鞍山建設成為全縣最美麗的鄉村之一。”兵哥講的話後麵太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