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自強班 二(1 / 2)

路北為什麼對這條裹腿布這麼印象深刻,可不是專門去瞅人家姑娘的美腿去了,他主要是想起紅軍,那時的革命隊伍都紮裹腿,北猜想主要是為了解乏之用。每走路,翻山越嶺,腿上裹上一塊布,能一定程度上緩解腳酸及疲勞。咱們紅軍鬥爭過程中悟出來的衣服經驗。

咱們的苗族服飾的裹腿布功用也是紅軍的裹腳布有同樣的功用,勤勞而又善良的民族呀。

康路上一定要緊緊拉位咱們民族兄弟的手,不讓他們掉隊。

以前的苗家兒女們,在生產力不發達時,就用這身絢麗的衣物配上腳上的草鞋,現在生活好起來了,會配上解放鞋、板絨鞋,也挺好看的,出去外麵打過工,回來的苗家姑娘,更懂流浪趨勢,配上了皮質高筒鞋,民族元素加上流行元素,漂亮極了!

怪不得夥子們趨之若鶩。

自從嫘祖發明了養蠶以來,咱們的婦女一直是勤勞而又堅韌的。

今我們的女同胞們來參加的是刺繡引導性培訓,本次培訓授課教師由上海華陽社區華恩愛心誌願服務社社長、上海幕馳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上海靳百麗設計工作室總經理靳百麗講師擔任

靳百麗女士年齡約四十歲左右,有著上海女人的精致,加之從事的是時尚行業,不但保養得宜,衣著雖然是講師的白色的西服套裝,但脖頸間加上了一條藍色、邊上綴於白色和黃色的花邊,戴上了一顆閃亮的胸針,右手上有一塊銀色的腕表,看起來又幹練,又精神。

培訓地點定在職高就是因為這邊不但有場地,還有教室,隻見靳女士剛還站在講台中央,這會,走向坐在學生席的“學生”們中。

底下有50名“繡娘”參加了培訓,其中建檔立卡人口8人,苗、彝、仡佬、壯等少數民族4人。

講師教授的是十字繡。

在教室的中間一張課桌上,靳老師打開一幅空白的十字繡框架,隻見上麵布滿了密密麻麻的十字,靳老師拿起了針,隻見原來還斯文秀氣的老師這會飛快的出針,這出針邊講述。

“這兒要這樣要這樣,看好了”

沒過一會,一幅繡著“家和萬事興”的十字繡成品就完成了。

有國才有家,家是最國,國是千萬家,家和國家興盛。

十字繡流行了一段時間,主要是靠繡品上,要繡的圖或風景、或花朵或書法上布滿一個一個的“十”字,讓普通人不用經過係統的培訓,也能輕易地上手,簡單易操作,一時之間也在全國流行了起來。

以前少數民族的刺繡都是傳統的刺繡,較繁瑣,又費工時,通過十字繡的培訓之後,咱們的少數民族婦女同胞本來就有刺繡基礎,再加上簡單程序後的十字繡,大大提高了刺繡的工作效率。

“靳老師,這要怎麼弄?我繡到這,成死結了。”問話的是一位穿著苗族服飾的婦女,年齡在二十多至三十歲之間,看起來身材有點壯實,一看就是家裏的勞動能手。

“我叫陶存蘭,是來自和平村委會達鳳村組的。我是家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我覺得這不是光榮的,是恥辱的,家裏太難了!老人老,還生病,孩子,我們夫妻倆暫時不能出去外麵打工。”

可以看出陶存蘭有一點點緊張,緊拽著手,出來的話有些顫音。路北也想起自己時候第一次上台介紹自己時緊張的狀態,介紹時也老是“我我我”的。

“我的名字叫路北,我是路北,我家住在我爸爸是我媽媽是”

“咱們在家也可以掙到錢的。”靳老師鼓勵著她自我介紹,剛開始她有點不好意思,後來在靳老師的鼓勵下,開始打開了話匣子。

“看著我們村裏能出去的人外出務工掙了錢,我們家隻有羨慕的份呀。咱們達鳳村組又被選為上海援建村,要開始蓋新房子了,我更著急!都差點想跟著自家男人到工地上去砌磚了”

通過她的講述,可以看得出來她家生活的不易與艱苦。

靳老師與陶存蘭話家常式的打開了講師與學生存在的陌生的距離感之後,這名沒走出過白馬縣的苗族同胞婦女慚慚大膽且熱烈起來,恢複了她在寨子裏的潑辣性格。問出來的問題,一個接著一個,其她美女們見狀也慚慚放開了剛來時的拘謹。

“靳老師,我叫陸興娣,是來自於白馬縣的壯族,我們這邊有壯族的版畫”一位穿著壯族黑色服飾的婦女也不甘落後於咱們苗族婦女,也大膽的提問。

“什麼是版畫?”沒想到靳老師對這個感起興趣來。

“壯族版畫就是刻在木頭上,雕刻是必須是把要雕刻的內容反著來雕刻的,因為還要印出來,隻有反著雕刻,印出來的成品看到的畫麵才能顯示出正常的景色和物”一到自己民族創造出來的版畫,她就特有自信。

“哇,那這真是太了不起了!我還是第一次聽這種技藝,你們知道嗎?正常的畫師都是正常在畫布上做畫的,版畫要反著雕刻。民間藝術,民間瑰寶。”靳老師興奮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