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擊隊找到的設備越來越多,除了各種大型裝備和設備之外,計有各種炮彈四千餘發;完好的裝甲一批;各種型號的導彈二百多枚;配套的核彈頭二百多顆;納米機械人四噸半;各種備件若幹……
總之一句話,收獲滿滿!
不過想把這些收獲轉化成戰鬥力也沒那麼簡單,裝甲數量不足,隻能覆蓋長戈號艦表的五分之一;導彈的尺寸非常標準,完全可以直接裝進長戈號的導彈巢,但導彈的控製程序卻不兼容;還有核彈頭也是,這玩意的保險措施最低也有七重,必須破解全部保險措施才能順利引爆……
所有這一切,都需要以秦虎為首的團隊解決,長戈號不缺技術人員,可是這麼大的工作量,哪是一時半會兒能解決的?
盡管有著種種限製,但是長戈號上下仍然亢奮非常,實話實說,北門星的技術實力確實吊打瀾安星,每一樣設備的性能都比長戈號上的更好。
秦虎恨不得現在就把所有合用的設備統統換到長戈號上,但是不管反應堆、推進器還戰艦裝甲,都必須拆開戰艦才能換裝。可戰艦一拆開就再也不能動,一旦敵艦在這個時候出現,長戈號就成了待宰的羔羊,半點反抗的能力都沒有。
所以不管秦虎如何心動,都不可能在這個時候犯傻……嗯,就算他犯了傻,其他人也會第一時間予以阻止。
怎麼把找回來設備利用起來,成了擺在眾人麵前的一道難題。
秦虎不是沒想過放棄,可好不容易才得了這麼一次機會,哪能說放就放?
幾個人湊一起一商量,幹脆玩一把大的,不在殘骸區換裝,而是計劃將所有合用的設備運走,找一個安全的地方拆解戰艦。
長戈號上的設備有限,先拆解再組裝,這個過程耗費的時間肯定短不了,眾人討論再三,最終決定將目標放在第二行星!
眾人原本的目標是第四行星,但第四行星是顆巨行星,而且和第三行星之間的距離足有四個天文單位,運輸非常困難。
第二行星就不一樣了,它與第三行星之間的最近距離隻有0.4個天文單位,最遠也隻有1.4個,而目前兩顆行星之間的距離是0.7個天文單位。
更重要的是第二行星有一顆直徑隻有48公裏的小衛星,長戈號完全可以躲在衛星上拆解更換,衛星本身就是最合適的天然掩體。
但是問題馬上又來了,0.7個天文單位確實不遠,長戈號隻需要非常短暫的一次超光速,就能飛到目標附近,可長戈號不是運輸船,沒那麼多空間裝載設備,特別是推進器、裝甲之類的東西。
這些裝備自重極大,就是勉強裝到長戈號上,也會影響長戈號的配重,根本就沒法正常飛行。
思來想去,最後還是馮企森出了個主意,把殘骸中的推進器拆出來,再利用殘骸組裝一艘簡單的運輸船,把裝備送到第二行星。
這個計劃把所有人都雷得不輕,大夥非常懷疑,這樣的計劃是否可行。
馮企森信誓旦旦,保證絕對沒有問題,隻是這東西結構強度不足,就算裝上超光速引擎也飛不了超光速,隻能以常規速度飛行,速度慢了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