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章 陳登(1 / 2)

水車,先民們用以戰勝大自然的高超勞動技藝,是古代的提水灌溉工具,外形類似車輪。水車的直徑最大可達二十米左右,的也在十米以上。最高可以將水提高到離地十五到十八米之間。

一般來,一個大水車可以滿足六七百畝地的灌溉需求,的也最少可以滿足一二百畝地的灌溉需求。

民間最早的水車工具應該是“桔槔”,記載於《莊子·外篇·地篇》中。而真正在曆史中記載的水車,其實就在東漢末年。如今的漢靈帝命畢嵐造“翻車”,這個時候的翻車已經有了輪軸和槽板這些基本設置。不過裴鬆之注解的《三國誌·魏誌》中國,則是馬均製造的。

不管哪一個法,至少在三國鼎立的時期,翻車已經成為常見的汲水工具。那麼反推過來,在這之前,水車的雛形應該已經出現。

陳登應該是見過或者聽過水車這種東西,所以才有此一問。

具體如何,董明自然不知曉,他就是個瓜皮。

雖然不明白陳登到底何意,但是不妨礙他誨人不倦。他站了起來,將油燈拖住,示意陳登跟上。兩人一前一後來到了院子裏。

董明將油燈放在地上,借著微光在地上畫了起來,一邊畫還一邊講解起來。

“首先要有一個車軸,然後呢以車軸為中心支撐著數量不等的輻條,這些輻條之間距離要相等,正好能夠平分一個圓。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將圓心角根據輻條的數量平分。”

“輻條的頂端呢有刮板也就是槽板,除此之外還要有水鬥。刮板刮水,水鬥裝水。這樣接著水勢,就可以將低處的水運到高處來,用以灌溉高處的農田。”

陳登看著董明畫圖,聽著董明講解,不住的點頭。

“你看,這樣咱們就可以節省人力,用水能來提水,從而達到提高生產效率的目的。”董明著著又蹦出了一些陳登聽不懂的詞語來。

“生產效率?”陳登重複了一下,有些費力的理解了一會兒才弄明白這個詞的意思。

董明笑著解釋道:“就是用更少的人灌溉更多的地,換句話就是盡量的節省民力的同時保證或提高百姓的生產能力。”

“兄長對儒學怎麼看?”陳登忽然問了一個風馬牛不相及的問題。

“儒學?”董明頓了頓,看了看地上的水車圖,想了想剛才自己一連串的話,有些愣住了。

“對,儒學,聖人之學。”陳登一臉鄭重的看著董明。

董明撓了撓腦袋,雖然他是一個瓜皮,可是他也知道漢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同時他也知道,當世世家大族不管是靠什麼手段出來混,但是都把自己包裝成儒家。

“我等儒家子弟,自然人人尊崇聖人之學了。”董明毫不猶豫的表示自己是個正兒八經的儒家子弟。

完他又有些心虛,他忽然想到自己的《算經》中各種用來舉例的題目,貌似更貼近墨家。

陳登聽到董明的話之後,笑了笑附和道:“自是如此,不過在下近日苦讀聖人之學,有些許內容尚不清楚,兄長可否賜教一番?”

董明聞言笑了笑,心裏卻直呼媽賣批。

“剛才不是還一直在看《算經》嗎?這會兒又苦讀聖人之學了?”

陳登不等董明拒絕,就直接問道:“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一句何解?”

董明聽到這一句,鬆了一口氣,心裏也不由得感謝係統的填鴨式教育和自己的勤奮。這一句出自《尚書·虞書·大禹謨》。這十六個字院子饒舜禹禪讓的故事,講得是三位大佬代代相傳時將下和百姓托付給下一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