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的發酵期加上董明的名聲,讓講學的事情一時間成了潁陰縣城最大的新聞。幾乎每個人都在談論這件事。畢竟這是漢末少有的公開講學,講的還是各家敝帚自珍的算學。不但潁陰的士子感興趣,普通百姓也很感興趣。
還有人趁著有時間,還呼朋引伴而來。
開講的這一,董明專門找到荀家借了場地。這三的宣傳期,董明其實一直都在荀家。不但見到了荀氏八龍中的荀爽、荀肅、荀旉三兄弟,還看到了今年十九歲的荀彧。以及跟荀彧同輩分的荀諶、荀衍、荀悅。其中荀悅年齡比較大,已經三十多歲了。他是荀氏八龍中老大荀儉之子。
董明用【眼力】看了一下眾人的屬性,隻能荀家真的上眷顧。荀氏八龍這三位,以荀爽為首,三個人內政、外交、謀略屬性都在八十以上。而下一代更誇張,荀彧還未及冠看不到能力值,但是資質是甲上。這也是董明目前為止唯一遇到的甲上資質。
荀諶比荀彧還要一些,同樣看不到能力值,但是一個甲級資質足以明一切。荀衍今年二十多歲,軍略和謀略都在八十五以上,關鍵內政和外交也不低,都在七十五以上。年齡最大的荀悅內政能力突破了九十,達到了九十一點,外交也達到了八十九點。
這一門七個人,直接就能夠撐起一個大勢力了,簡直誇張。
除了這幾個青史留名的精英之外,董明還在荀家發現了不少乙級資質、甚至甲級資質的荀家子弟。隻不過這些人不知道為什麼,沒有在曆史上留下痕跡。
比此時此刻正在指揮來聽課的士子百姓們進場的荀璦,一個十八九歲的夥子。不但做事妥帖,待人接物也是極好,學識風度都是上上之選。長相英俊,性格溫和,在荀家地位不比荀彧低。
資質比荀彧稍差,是甲級的資質,係統推薦的培養方向是內政和外交。這種人,很明顯日後應該是大佬。但是在曆史上卻沒有留下足跡。
董明隻能吐槽,這些世家做什麼事兒都藏著掖著一點兒都不爽利。雖然他曆史學的不是很好,但是僅靠一本三國演義也能看出來一些世家的做法。無外乎是多方下注,隻要一方贏了就行。前有荀家,兄弟數人,分別輔助袁曹。後有諸葛家龍虎狗三兄弟,各輔佐一國。
在不久的將來,荀彧、荀悅將會被曹操征辟,成為曹操的肱股之臣。荀諶、荀衍則北投袁紹。也就是曹袁兩家誰贏了對他荀家來都無所謂。
除了多方下注之外,像荀家這種豪門世家,還會留下一部分精英窩在家中,以待時變。簡單地,荀璦這種人就是荀彧、荀諶等人的備胎。一旦他們出現了問題,比方意外死亡之類,荀家仍然可以有拿得出手的人物迅速補上前者的空缺。
這也是董明討厭世家的一個因素。畢竟這些人掌握了教育資源和知識,培養出了人才之後不想著讓他們出來報效國家,牧守百姓,反而隻以家族私利為考量。這讓將國家利益高於一切奉為圭臬的董明很難接受。
以後他可能會變,但至少不是現在。
董明講學的地方,被荀家安排在了荀裏的一處空地上。整個荀裏都是荀家的,荀氏八龍開枝散葉之下,形成了龐大的荀氏群居村落。現在荀家的家主是荀爽,也就是那位荀氏八龍,慈明無雙的荀爽荀慈明!
正隱居在家著書立的荀爽,對董明的講學給予了極大的支持。不但給場地,出人手,還要求荀家子弟凡是在荀裏的都要去聽課。
當然不是因為董明的那點名聲。那點名聲在荀爽這個級別的大佬眼力,不算什麼。隻不過董明見到荀爽之後,兩人聊著聊著就聊到了《易》。
這很顯然搔到了荀爽的癢處。他這一輩子最擅長的就是《易》。而董明呢?且不有係統這個大殺器存在,光是拿一千八百年後的理論來闡釋《易》就足以讓荀爽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