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4 馬明的眼淚(1 / 2)

二月份悄然過去。

整個二月份沒有下一場雨,讓不少人開始擔心,今年會不會再一次遇上旱季。好在現在有了董明的《災害應對集》,朝廷和地方心裏都有些安心。不過也隻是安心罷了。有心的地方官自然開始準備抗旱工作,開溝挖渠,儲備糧食。

大多數官員卻不當一回事,畢竟自古以來災都不是人力可以阻擋的。洛陽也是如此,沒人在意可能會到來的旱災,因為大家都習慣了,夏的時候一定會下雨的。去年隻不過是碰巧遇到了災罷了。

董明也判斷不出來,今年是否會有大旱,畢竟旱災與否,真的隻是一場雨就能分隔開來了。不過他倒是對朝廷的毫無作為感到有些無奈。

“跟後世沒法比啊。”董明頗為感慨的吐槽了一句。反正四下也無人,他一些犯忌諱的花倒也沒什麼。

三月初的時候,董明已經被吹成了大漢朝百年一出的聖人了。無數不知道真相的人,真把董明當成了挽大廈於將傾的救世主。

緊接著又傳出了流言,是十常侍在皇帝麵前進了讒言,讓董明無法一展拳腳,施展才華;而後又流傳出了董明的一部分文章。

這些文章,其實就是董明給學生們上課時準備的課本,或者是他手寫的一部分講稿。最近來的人多了,肯定會有世家插入的探子。董明又一直來者不拒,所以這文章流出外界,實在是很正常的額一件事。

讓人奇怪的是,不管外麵再如何暗流洶湧,董明自巋然不動。每除了去坐班,上朝當木偶之外,就是在家裏教學著書。

不管是曹操等人,還是荀璦等學生都為此焦急不已。但董明仍然是這副模樣,一點兒都不著急。

早春還是有些冷,董明裹著大衣伏案寫作。這是他這兩年養成的習慣,尤其是被係統填鴨式教育之後,董明不管是學識還是文采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自然就想顯擺一下,這顯擺的方式自然就是寫書了。

除了已經出書的《算經》、《災應對集》之外,董明的《紀效新書》也被荀璦等人拿去抄了數十本,市麵上也開始出現手抄本。

荀家還將董明那一日在荀裏回答眾多學生問題的交談過程,訂書成冊,搞了一本《荀裏問對》,書中還加上了四柱記賬法、算盤的製作和使用方法。這本書也是流傳的最廣的。荀家、袁家、楊家等頂級門閥都是幕後推手,接著這本書宣揚董明的名聲。

另外一本《下州郡考--青徐卷》,卻隻在官場流傳。尤其是青徐兩州的官員,不管用不用吧,都會搞上一本。擁有這樣這一本書,對於青徐兩州的官員來,頗有點政治正確的意味。

而眼下,董明正在寫的,算是某種意義上的史書。他將從係統那裏得知的一部分帝王世紀,以時間為順序,評價這些帝王的功過是非。重點不是他們的事跡,而是評價。簡單的,這算是一本帝王教學書,看完了之後,可以學會怎麼當皇帝?

正寫的時候,有人過來了。

“叩叩!”

“老師”

是劉威的聲音。

“進來吧。”董明放下筆,將寫好的稿子推到一邊。

劉威輕手輕腳的走進來,對著董明施了一禮,道:“老師,這個月的課程安排是什麼?”

董明聞言笑了笑,道:“把上個月的內容再做一遍就行。往後麵再多講一些。另外,你今把他們的功課收上來。”

到了洛陽之後,董明因為要上朝的原因,將上課的時間和內容進行了很大的調整。時間上,大的方麵來是上七休三,每隻上下半,每次課大概三個時。內容上,董明將課程分成了曆史、文學、施政、軍學、技術、算學和地理。

其中技術科很少教原理,董明直接在係統那裏用聲望值兌換了不少圖紙,然後帶著學生們將圖紙上的機器給做出來。在實操的過程中,講解各種理論。

目前正在嚐試做出一台曲轅犁,不過有點困難。

地理其實包含文和地理兩個部分。這一科還挺容易的,教授的東西還不如後世中學地理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