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高階之上的劉宏,還是大殿上的群臣,都沒想到董明竟然這麼剛。尤其是劉宏,他完全沒想到,一個太平道而已,董明竟然賭上了自己的前程。
劉宏皺了皺眉頭,心思急轉。
大漢朝傳到他手裏的時候,就已經破爛不堪。這些年,他又將大漢朝折騰的日薄西山。眼看著自己身體一不如一,劉宏也開始考慮為後人鋪路。下形勢如何,他劉宏很清楚。他解決不了,隻能寄希望於劉辯。
而董明也好,蔡邕也好,都是劉宏為劉辯準備的。再過上幾年,他劉宏一命嗚呼,這兩人一個可為三公,一個可當九卿,正好可以成為托孤重臣。再加上前段時間了解過的曹操、袁紹等人,全都留給劉辯。隻要劉辯不傻,讓這些人放手施為,大漢朝絕對有的救。
尤其是董明,董明現在門下學生眾多,不少人都是一時人傑。他不單單是一個人才,更是一個人才集團。
劉宏也不介意董明學生們都進入朝廷之後,造成董黨一家獨大的局麵。就算董明要行尹霍之事,他劉宏都認了。
大漢朝走到了現在這個階段,對於下英傑來,那真的是能救則救,不能則自取。劉宏清楚,高階之下的諸公也清楚。
“董議郎,可否解釋一下,為何如此對待太平道?”劉宏輕聲問道。
董明回道:“陛下可知道眼下太平道有多少信眾了?”
“多少?”劉宏還真不知道,他隻知道太平道聲勢浩大。十常侍中封胥、徐奉兩人又經常告訴他,太平道遊走鄉野,治病救人,為大漢朝穩定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原本對太平道還是有些好感的。
“青徐之地,十之八九皆為太平道信眾。推至下,陛下治下百姓,幾有六成為太平道信眾。這些人篤信大賢良師張角,幾乎可以是狂熱信徒。再加上最近災不斷,百姓減收,甚至絕收!人心思變之下,隻要張角登高一呼那必定會發生某些不忍言之事。”
董明徐徐道來。
“如此”
劉宏有些無法決斷,看向隨侍身旁的張讓:“阿父,你看該如何?”
董明見狀眼神一暗,然後看向了朝上諸公全都一副司空見慣的模樣,搖了搖頭。
張讓躬了躬身,道:“軍國大事,豈是奴婢可以妄言的?陛下乾綱獨斷即可。”
“乾綱獨斷?”
劉宏輕笑一聲:“董議郎,此事你看該如何?”
董明不知道劉宏怎麼想的,不過他卻不放過這個機會,朗聲道:“首先,賑災!如今災就在眼前,百姓流離失所。還望陛下能夠下旨賑災,使百姓渡過眼下難關;其次,整頓軍備,守護各地關隘;最後,整頓吏治。”
“這三點跟太平道有什麼關係?”劉宏問道。
“做完了這些,哪怕太平道真的起事,也不過是自取滅亡罷了。”董明輕聲回道。
“唔”劉宏沉默了片刻。
“諸公怎麼看?”
最終,董明的方略被閹割似的施行了。
賑災僅限於三輔地區,軍備也僅僅是訓練了禁軍,整頓吏治更是影兒都沒有。倒是曹操借機要取消黨錮,可惜他失敗了。
“先生!眼下大漢朝正是需要眾正盈朝的時候,陛下怎麼就死抓著黨錮不放呢?”曹操煩躁的不行。
“如果解開黨錮,那麼大漢朝立刻就會獲得數百英傑!有了這些人,什麼大風大浪躲不過去?”
董明看了一眼曹操,道:“你激動什麼?”
“我能不激動嗎?”
曹操聲音逐漸大了起來。
“大漢朝眼下的情況,先生你看的比我還清楚!你不著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