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空題張既覺得不能耽誤時間,直接看向了應用題。
應用題的第一題,是個很經典的問題:雞兔同籠。這玩意他都不用思考,直接就給出了答案。第二題,也不難,是簡單的田畝計算,作為日後的內政大佬,這等題目也難不倒他,不但難不倒他,他還發現了出題人的一些漏洞,很明顯這出題人對田畝農政不是太熟悉。
做完了前兩題,張既的信心又回來了,翻過來,看向了第三題。
第三題:洛陽白玉京有一款名酒,曰白玉瓊漿,因為味美而深受食客的喜愛。二月份白玉瓊漿總銷售額為兩千錢,為了擴大銷量,三月份白玉京將白玉瓊漿的價格調整為原來的九成,結果三月份白玉瓊漿銷量提高了二十壇,銷售總額提高了七百錢。
問題一:請問白玉瓊漿二月份每一壇多少錢?
問題二:如果二月份銷售白玉瓊漿總共獲利百錢,那麼三月份銷售白玉瓊漿共獲利多少錢?
一個簡單的二次函數題目,難也不難,簡單也不簡單。張既看了一下意識到自己會答,但是肯定不會答的很輕鬆。
與此同時,整個考場上除了極少數的考生之外,大多數考生都有些懵。哪怕是提前做好了會考算學的準備的考生,也都被董明出的試卷給幹懵了。
這是什麼?這又是什麼?我是誰?我為什麼要參加這場考試?
這是絕大多數考生的心聲。
但是董明不管這些,這難度花板也就是初中奧數的水平,考滿分那不敢想,至少及格才可以吧?
有人糾結,但也有人做的很快,比方郭嘉。跟第一場考試一樣,這一場郭嘉也做的非常快。就在張既還在糾結應用題的第三題的時候,郭嘉已經寫到了最後一題。本來信心滿滿的郭嘉,也在最後一題時,皺起了眉頭。
壓軸題:明德書院的學生在日常生活發明了一種特殊的數字遊戲:二十四點遊戲。其遊戲規則是這樣的,在一到十三之間的自然數中,任一取四個,將這四個數進行加減乘除四則運算與41做相同方法的運算。四個自然數都要用到並且隻能使用一次。
問:現在有,4,6,10四個數字,運用上述的規則,寫出三種不同的方法的運算公式,使其最後的接過等於4。
饒是郭嘉跟董明學了這麼久,一時半會也沒想到破題的思路。至於其他人還在前麵的題目中埋頭苦幹呢。
題目會很難這一點,士子們早就有了心理準備。因為但凡對新學有些了解的士子都知道,排除新學中純粹理論的部分之外,新學最為重要的就是算學和自然科學了。這其中又以算學為重中之重。
是以在得知科考是董明發起的,同時還會是出題人之後,很多士子都臨時抱了一下佛腳。有條件的自然買各種新學的書籍,尤其是董明自己寫的那一本算學書,幾乎可以是人手一本。看不看得完,看不看得懂先不,反正得有。
饒是很多士子通讀了新學中關於算學部分的內容,也仍然被試卷的難度給難住了。這其實很好理解,教科書上的課後習題跟試卷上的考題,雖然看起來考的是一個知識點,但你能一樣簡單嗎?
第二場考試成了煎熬,有些士子幹脆放棄了繼續作答,直接交卷出去透透氣。雖然不能離開校場,但是沒有數學題的空氣,難道不香嗎?
“算學也太難了吧?”一個被試卷難為了半之後,選擇放棄的士子走出考房,來到休息區之後,一屁股坐在草垛上,也不管身上上好的衣服被弄髒。
他旁邊還有一人,看衣著也是富貴人家出身的。這人麵帶微笑的道:“是難了一些,但是還好。”
“你都會解”坐在地上的士子驚呆了,一臉不可思議的看著他道:“怎麼可能?”
“嗯,某家基本上都不會。”這人仍然麵帶微笑,一副波瀾不驚的模樣:“確切的,大概隻能作對幾道題吧。”
“這隻是難了一些?”
“嗯,這樣顯得某家不那麼狼狽”
“???”
坐地上那人姓楊,叫楊敢強行不難的這人姓袁,叫袁華。楊敢出身弘農楊氏,袁華則是袁紹的遠方親戚。這兩個人出身世家大族,雖然都是偏支子弟。
楊敢和袁華兩人還是表親。主要還是因為,楊家和袁家相互聯姻的情況很多。兩家的字輩遇到一起,哪怕不認識,稍微敘一下年齒,一下五服,就成了表兄弟。
楊彪雖然對董明不滿意,但是這科考的名額早就分配的好,他老楊家有三個必中的名額,自然不會讓出去。除了楊敢之外,還有楊作、楊伸兩人。這三人在老楊家都隻能算是旁支,隻不過楊敢的血緣要更加偏一些。也因此,他跟楊作、楊伸的關係不是特別的親近。反而跟袁華關係好一些。
因為兩人是同縣之人,又是一道來的洛陽。當然,這也是因為袁華跟他一樣,雖然掛著袁家的名頭,但也是極為偏遠的旁支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