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7章 大運河!(1 / 3)

翌日,皇宮。

董明帶來了一份詳細的資料。從係統那裏兌換出來的,整個大運河的所有開鑿路線都標注的很清楚。四大段,各個分支運河的開鑿方法、長度、規模需要多少人,大概多少時間,成本如何,都單獨立了附表。

簡單地說,誰拿了這份材料,隻要照著做,都能弄出來。當然了,這事兒董明肯定是要交給李植來做的。

除了李植,誰來做這個事情,董明都覺得不放心。哪怕是荀彧、魯肅他們來做,董明也不放心。因為這兩位更適合居中調度,統籌協調。真正的具體實施上,他們肯定做的也不差,但跟李植這種專業人士一比,那就是差遠了。

就好像後世的土木工程之類專業的大學生,論理論知識和能力肯定比工地的工人高多了。但是真正到了工地上,再牛逼的大學生也比不上一個經驗豐富的老師傅。

劉辯光是看材料就看了兩個時辰。

兩個時辰,四個小時,董明坐在一旁啥也沒幹,偶爾喝喝茶,吃點點心,剩下的就是閉目養神。本來劉辯還想邊看邊問的,被董明給拒絕了。

“陛下還是先看完,實在看不懂的地方就記下來,待會兒再問。”

董明的原話。

也就是他敢這麼跟劉辯說話了。

不過劉辯也沒覺得有啥,點點頭,就埋頭仔細看著大運河的資料,看得很是很認真,看到後麵幹脆拿起來筆,在材料上寫寫畫畫。

看到最後,劉辯臉上閃爍著興奮的光芒。自古以來,隻要是個人都知道,水利的重要性。可是劉辯敢發誓,他現在手裏的這份詳細的計劃書,絕對是有史以來最為龐大的水利工程。甚至可以說是超乎了他的想象。

接近四千裏的水利工程,貫通南北,勾連黃河、長江。北至涿郡,南達江都,自關中出,達長江而至。

沿途漕運、農業、交通全都解決了!劉辯不用想都知道,這條大運河要是能夠修建出來,他劉辯就可以名垂千古了!

“老師,這大概要多久能夠修出來?”劉辯激動地問道。

董明倒是沒有給劉辯畫大餅,而是很直接的說道:“五十年左右吧,把時間線拉長,每年投資一部分,開鑿一部分,這樣才不會勞民傷財。”

他不打算上來就征發百萬民夫,幾年就把大運河給修好這不是不能做到,但是沒必要。慢慢來就行了。

而且想要真的把大運河修成,事情還多著呢。後世隋煬帝在修建大運河的時候,其實比現在要簡單的多了。

因為魏晉南北朝時期,各個割據政權修建了不少地方性運河。所以他隻需要將這些運河連接到一起就行了。

可是眼下不行,眼下這些地方性運河,連個影子都沒有,還得慢慢開鑿。董明要做的,就是用五到十年的功夫,先把這些地方性的運河給開鑿出來。

比方說原本曆史軌跡上,曹操先後開鑿的白溝、平虜渠、泉州渠、新河和槽渠等,他兒子曹丕主政的時候,開鑿的賈侯渠、討虜渠和廣漕渠等工程;還有就是孫權在東吳那一塊修建的西連淮水,東接雲陽的破岡瀆

“五十年?會不會太久了?”劉辯猶豫了一下,然後道:“朕看了老師的施工計劃,是事實,這個計劃應該可以加快的吧?多派一些人手就行了。”

五十年自然太久了,在董明的計劃裏,大概二十年左右就能貫通南北。如果科學司那邊給力,來了一個科技大爆炸,可能十年就能貫通了。

但,他不打算告訴劉辯,他現在說是五十年,一會兒再有轉圜的餘地。

“倒是可以加快進度,不過這樣一來,朝廷的財政就會有些吃緊。”董明張嘴說瞎話。

劉辯想了想,道:“三十年之內能否鑿通整個運河?”

董明臉上露出了一個為難的表情,然後道:“陛下,這一下少了二十年的工期,可不是那麼容易做到的。您也知道,這種規模的工程,急躁不得。”

這都是裝的。

劉辯不知道董明是裝的,隻覺得自己是有些為難人了。可是他也有自己的想法。五十年才能修好,他不覺得自己能夠再活五十年。他老劉家就沒有長壽的基因,能夠活到六十歲就已經是邀天之幸了。

五十年之後就算修成了又如何?他又見不到。三十年工期正好,到時候他四十多歲,正值壯年,海河晏清,不但能夠見到大運河修成,說不定還能順河而下,去江南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