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說的不清不楚,劉辯自然有些不滿意。不過他也沒有再多問什麼,就目前來說,董明想要做什麼事情,他就算反對,其實用處也不大。再一個,他也清楚,董明所做的事情都是為大漢好。
隻要這一點不變,劉辯也就無所謂了。
“總之,老師就放手去做吧。”劉辯對董明表達了自己的信任。
董明笑著點點頭:“這事兒陛下還得上心一點。水師不同於陸軍,得單獨編製。先給個水師提督的官職吧,一千石就行。”
“千石?”劉辯皺了皺眉頭:“老師不是說水師要有五萬人嗎?千石的官職,夠用?”
“隻負責訓練而已,沒有兵權的。”董明解釋道:“具體的明兒個微臣給陛下寫個折子,您看了就明白了。”
“行,那朕等著。”劉辯答應下來。
“那微臣就先行告退了。”董明跟劉辯說完了之後,便起身告退。蔡邕還有話要跟劉辯說,他在這裏也不方便。自己起來走人,顯得有眼力見。
不過,他卻被蔡邕給攔住了。
“伯照不用如此,老夫要說的事情,也會跟你說。正好現在一塊說了吧。”蔡邕的聲音有些疲憊,還有些含糊不清。
“老大人?”董明一臉好奇的看著蔡邕。
蔡邕對他笑了笑,然後從座位上有些費力的站起來,走到了大殿中間。將自己的帽子摘下來,拿在手裏,然後緩緩的朝劉辯躬身行了一禮。行完禮之後,蔡邕一臉平靜的對劉辯道:“陛下,老臣的身子骨越來越差了,恐怕不能再輔佐陛下了。”
其實,以一個政治家的身份來看,現在五十出頭的蔡邕很是年輕。但是蔡邕的身子骨太差了,早年的際遇,這些年的勞心勞力,消耗了他大量的元氣。
雖然五十出頭,但是頭發斑白,臉上也有了褶子,腿腳也不太靈便。
“老大人,您這是什麼意思?”劉辯聽了蔡邕的話之後,整個人都顯得有些激動,他連忙走下來,來到蔡邕跟前,把著他的胳膊,問道:“您是要向朕請辭嗎?”
“陛下,此非老臣所願,但奈何身子骨真的不行了。繼續待在朝堂上,也不過是拖大家的後腿罷了。”蔡邕用手拍了拍劉辯把著自己胳膊的手,笑著說道:“陛下放心吧,如今朝中才智之士多如過江之鯽,老臣這把老骨頭,跟不上他們了。”
“老大人”劉辯想要再說什麼,被蔡邕打斷了。
蔡邕搖搖頭,道:“老臣今兒個一早過來的時候,坐著馬車過來的。等到了皇宮門口的時候,忽然忘了自己是來做什麼的了。還好遇到了少府令,不然還真是想不起來。您說,這種事情老臣忘了,倒也無傷大雅。若是軍國重事被老臣給忘了,那該如何呢?”
“老臣害怕啊!如今大漢朝蒸蒸日上,一日好過一日,若是因為老臣的疏忽出了紕漏,那老臣就是千古罪人了。還有什麼顏麵去見先帝?陛下,您說是嗎?”
蔡邕說的情真意切,說到先帝的時候眼睛都紅了。
“先帝知遇之恩,重於泰山。老臣這一把老骨頭就是全都搭給了陛下也沒問題。可是老臣現在老了,身子不行了,再這樣下去,就是耽誤事了。不過陛下您放心,就算老臣不做官了,老了,不能動了。若是有一天,朝廷有用得著老臣的地方,老臣就是死,也會幫陛下做好的。”
“老大人,可是現在朝廷就需要你,朕就需要你啊。”劉辯也說的情真意切。
畢竟劉辯從登基到現在,蔡邕才是那個給他幫助最大的人。董明雖然一直在變法,但是在跟劉辯的相處上,始終是有些問題的。最重要的是,劉辯想做什麼事情,蔡邕都會支持。明知道會出問題,蔡邕也不會拒絕,而是想辦法彌補。
董明就不一樣了,壓根對劉辯就不管不問,實在看不過去了,就直接說劉辯一臉。就感情上來說,劉辯跟蔡邕的感情要比跟董明要親密一些。眼下蔡邕忽然說要請辭,劉辯心裏其實還是極為不舍的。
但現在的情況,蔡邕卸任,其實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所有人都清楚,以蔡邕的身子骨,頂多也就能撐到來年開春。若是休養一下說不定還能多活兩年,不然的話就得死在任上了。劉辯就算再不舍得,也不能不放人。
若是蔡邕病死在任上,那朝野上下肯定對劉辯有意見。
“陛下,是非老臣不願啊。”蔡邕有些無奈。站了一會兒就覺得累了,說完這句話之後,他拉著劉辯到自己之前的位置上坐下來,喘口氣道:“您看,我這站一會兒都不行,還怎麼處理國事?”
劉辯也知道事不可為,但心裏還是覺得不舍,就給了董明一個求助的眼神。
董明不知道該說什麼,蔡邕今年就下來這件事,之前就跟他說過了,他也是同意的。按照蔡邕原本的打算,越早下來越好,不過荀爽的死,讓蔡邕的計劃出現了變動,才一直拖到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