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我聽到過一個分析(1 / 2)

“請問李法醫,您能給我們解釋一下,凶手是如何完成屍體的回溫和除濕步驟的嗎?”一個年輕的刑警舉手問道。

“很簡單,氮氣。會所內的那個冷庫的設備是進口的高級貨,可以進行內外交互的雙循環。除了控製溫度、濕度,還可以通過加注氮氣減緩血酸形成並祛除異味。

凶手在確定目標人物死亡之後,先將製冷機組關閉,開啟內外交換的通排風係統,同時加注少量氮氣,既可加速循環,又可以使溫度回升穩定而均勻。

待冷庫內的溫度回升至攝氏16℃時,再次啟動製冷係統,然後將溫度恒定在16℃的最高保鮮溫度,以備第二轉移屍體時,保持屍體的新鮮度和柔軟度。

這些細節,技術科已經通過檢索冷庫的電腦控製係統驗證過了,我們也在屍檢中檢測出了氮分子殘留。此外還有一點,由於氮氣有減緩血酸形成的作用,所以我們計算屍體回溫時間也有所延長。

屍體發現時肛溫是攝氏76℃,再結合室內溫度,我們經過計算推斷,從攝氏16℃升至76℃,至少需要八至九個時。即使是縮短“保鮮”時間,這個進程也不會有所減少。還有什麼問題?”李法醫環視眾人,問道。

見半沒有人再提問,李法醫隨即關上了投影儀,氣定神閑的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好了,下麵我結合各方彙總的調查結果,對整個案件的作案過程做一個初步推斷,若有什麼遺漏,大家稍後再進行補充。”肖魏清了清嗓子,道:“經過排查,初步推斷凶手是偽裝成冷庫的管理員身份,進入會所內部實施謀殺的。原會所冷庫管理員張素藍的作案可能雖已排除,但其突然返鄉探親的理由仍存有疑點。

張素藍今年四十五歲,因其是會所後廚內唯一的女性,所以她在會所後院有一個自己的獨立休息區。加之現在正處於各種生鮮及時令果蔬的供應旺季,後廚內的四個大型冰櫃,已基本可以滿足日常需要。因此張素藍所管理的冷庫,目前處於停機保養狀態。

此外,張素藍平時為人刻板,除了工作時的必要接觸,基本不與其他人往來。綜上幾點,凶手選擇替換張素藍的身份進行作案,前期肯定是經過多次考察的。這其中肯定會有線索存留,可以作為本案的一個突破方向。目前張素藍正從惠康老家返回D市,待其回來後,立刻安排進行甄別詢問。

另外,現場痕跡勘驗的線索也不多,隻是在客廳的香爐裏,提取了部分懷疑是迷香灰燼的殘留物。化驗結果目前還沒有出來,希望可以和法醫部門的分析結果相匹配。現場遺留的指紋比對結果也已經出來了,沒有發現具備作案條件的關聯嫌疑人。

下麵我根據現場人員的問訊筆錄,還原一下案發當的情況。雷斌在案發當日的上午11:00時,在自己會所的房間內,約見滬市一家出版公司的老總趙東林談生意。中午1:00時左右,二人在房間內共進午餐,飯菜是由西餐廳的服務員劉江和李招娣送進去的。

二人之後一直等候在房間外,直到1:15分用餐結束,趙東林稍後離開。二人在收拾房間時,曾經聽到雷斌打了一個電話,對方好像是一個女人,但內容並不清楚。隨後雷斌通知前台自己要休息一會兒,其間不要讓人打攪。在那之後,便再沒有人見過雷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