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少壯派準則(1 / 2)

與此同時,市局刑警大隊的樓內也是燈火通明,在二樓的一間會議室裏,刑偵二支隊的支隊長簡昕宜,正在召集手下的幾個組成員開案情碰頭會。

簡昕宜今年三十一歲,畢業於中國公安大學刑事偵查專業。不但身為女性,而且還是局裏成績彪炳的少壯派。她在局裏與一支隊肖魏有些不合,之所以會有如此傳聞,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彼此之間的競爭關係已經趨於公開化。

肖魏為人老派,不但資格老,而且偵辦風格也是如此。遇到疑難案件就一招:發動群眾,搞人海戰術。沒進展?加班、加人、擴大範圍,終有將犯罪分子繩之以法的那一!

加之現在轄區內的各種監控探頭密布,如同網,而且成像度也是日漸清晰,因此肖魏帶領的一支隊的破案率倒也穩中有升。但簡昕宜對此一直表示不屑,現在是什麼年代?

不是一九八八年,也不是二零零八年,現在是“連石頭也能飛行”的二零一八年!意識是決定行動的基礎,是決定一起案件能否成功偵破的勝負手。

隨著現代信息傳播廣度和速度的增加,獲取知識的途徑也是日益簡便與多元化,犯罪分子也同樣在向著高智商,高技術,高機動等層麵進步。原地踏步的固守,很快便會成為曆史的塵埃。

“人員已經就位了嗎?”簡昕宜掃視一圈全場,然後看向坐在自己右手的一組組長項城。

“半時前已經就位,門口兩人,近側一人。”項城的回答很簡潔,這也是簡昕宜自己的行事風格。“化繁為簡”,這在二支隊上下已經成為最基本的效率準則。

“我剛剛已經與對方通過電話了,先暫且試探一下她的反應,權當做個鋪墊。這個羅玉竹是位公眾人物,暗中盯著就可以了。下麵我們先今的現場勘驗情況,魯弋江,開始吧┄┄”

魯弋江是二支隊自己的痕檢科組長,他站起身,指著投射在幕布上的照片道:“這是現場痕跡的照片,死者王紅衛,男,三十八歲,死前係本市四達出租公司司機。九月十四日上午是十時,死者被發現死於淮安大廈地下一層停車場。

經排查,該牌號為D1441的出租車,是死者的自駕車輛。死者被發現藏屍於自己的出租車後備箱內,初步推斷死亡時間已經超過七十二時。死者成仰臥狀,雙臂自然垂於體側,雙腿左右分開微曲,膝部上端有輕微的摩擦痕跡。屍體背部及後備廂底部,有少量轉移狀血液痕跡

死者頸部有勒痕,在右肋部後側三、四節肋骨之間,插著一把直徑兩公分的窄刃匕首,初步判斷係直接致命傷。右手的食指指甲斷裂,雙手指甲內均有少量纖維殘留,經比對,與車內座椅襯套的材質相符。

後經車內痕跡勘驗,在駕駛員座椅上端及肩枕部均發現抓痕,座椅靠背的右內側有少量擦拭狀血液痕跡,判斷死者的出租車內,即為本案第一案發現場。

車內勘驗沒有發現有價值的信息痕跡,在後排右側的門把處,檢測出少量的滑石粉殘留。推測凶手在行凶時,可能佩戴了一種老式的橡膠手套,無顯性指紋殘留。

在駕駛員座椅後背處,發現了一枚殘缺的腳印痕跡,左腳。應該是凶手發力時,用此作為支撐點蹬踏後留下的。腳印並不完全,後經比對,判斷腳印前部邊緣痕跡是一款登山鞋,且凶手在自己的鞋底前腳掌處粘貼了膠布以掩飾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