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道上,一輛馬上慢慢的行駛者,趕馬車的馬夫,是商盟朔州的負責人商子鋒。
馬車裏坐著蒙塵和青鸞。
在去藏兵鎮的路上,蒙塵變得沉默寡言,除了抬頭看看窗外的風景外,大多時候都是聳拉著臉,沒什麼精神。
青鸞坐在一旁,打坐調息,蒼龍劍橫在她的腿上。
自前晚上之後,蒙塵一直心事重重的,整個人提不起勁。
這兩,他心裏有一股衝動,很想回去建業城看看,去看看當初的家變成什麼樣了。
不知道哥哥姐姐還在不在?
可他知道現在還不能去,這半年多來,他問過蕭伯當年的情況,蕭伯隻跟他,他父親是被陷害的,具體的情況卻沒有告訴他,讓他以後自己去弄清楚事情的真相。
這些他老在想,如果自己有老師、巫長老,或是左道長那樣的神通就好了,就可以不懼危險和阻礙了。
馬車裏,響起了一聲沉重的歎息聲。
一旁閉目養神的青鸞睜開眼,看著蒙塵。
“少主是否有什麼心事?”青鸞問道。
蒙塵對青鸞笑了笑,然後搖了搖頭。
他撩開窗邊的簾子,看向外麵,隻見他們行駛在一處平野上。
路邊是一片田野,田野裏雜草叢生,像是荒蕪有年了。
遠處山巒起伏,連綿不斷,整個地荒涼無生氣。
北燕幽州燕山,這是一座氣勢恢宏,山體連綿的大山,山上多石少樹木。
燕山春秋時期燕國的聖山,每年的春秋祭儀式都在燕山山頂的燕台舉行。
燕山上留下了不少前朝古跡。
拓跋承占據幽州後,時常縱馬百裏,來到燕山下圍獵,然後再蹬燕山。
每次登臨燕台,放眼遠望,拓跋承都有一種卑窺下,一覽乾坤的感覺。
每當這個時候,就會堅定他南下中原的豪情和決心。
已是秋高氣爽之時,拓跋承率領龍城禁衛登臨燕山,師太一、左屠耆王、左右穀蠡王、北庭令、南庭令等一幹重臣隨行。
傍晚時,拓跋承命人就在燕台下設下篝火宴,和一幹重臣宴飲。
場中篝火衝,發出劈劈啪啪的聲音,四周的席位上,眾人喝酒吃肉,笑聲不斷。
“陛下,等咱們打到石勒那老兒的太洛城,到時就在他的皇宮裏舉行篝火宴,喝酒吃肉,那感覺痛快。”左穀蠡王大聲道。
其他眾人一片附和,得意的笑聲遠遠傳開。
拓跋承左下席位上,師太一,佝僂著瘦的身體,端坐在團蒲上,伸手拿起盤中的精羊肉放在口中慢慢的咀嚼。
“陛下,咱們什麼時候發兵南下?俺們這身上都閑出虱子來了。”右穀蠡王道。
眾人又是一陣大笑。
拓跋承微微一笑,道:“再等等,快了。”
“兄長,現在是秋,草茂馬肥,正好用兵,到了冬,就不便行動了。”右手下的左屠耆王道。
“對!對!”其他人都大聲讚同。
“哈哈……”主位上的拓跋承大笑而起,右手端著一杯酒,來到場中。
“眾位愛卿,我們幹此一杯,預祝我們北燕男兒踏平中原。”拓跋承豪氣衝地道。
拓跋承喝完後,有走回位置上坐下,然後看了一眼左下邊的師太一,道:“對於這用兵的計劃,我們讓師來給我們。”
眾人都把眼睛看到師太一身上,他們對這位身材瘦,兩鬢斑白,平時拄著一根拐杖的老人,都打心眼裏敬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