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清早,宮裏就來了聖旨,宣劉牧進宮覲見。
對於劉牧而言,進宮麵聖永遠是件讓人頭大的事情,因為你永遠無法揣測到朱元璋到底會問你什麼問題,但每一個問題肯定都不好回答。
劉牧跟著太監來到了乾清宮外,太監進去通報完了,便被朱元璋叫了進去。
暖閣裏除了皇帝和太子之外,還有李善長和李文忠,劉牧走上前去,行了禮:“微臣劉牧,見過陛下,吾皇萬歲。”
朱元璋把奏章放到身旁的案牘上,問道:“朕賞賜的你那本漢書讀得怎麼樣了?”
果不其然,還是問到了讀書的事情。
“臣讀了一些,但還沒有讀完。”劉牧沒有把話得太滿。
朱元璋欣慰地點點頭,便繼續道:“多讀讀蘇武列傳,會讓你受益匪淺啊。”
一提到蘇武,劉牧腦海中便想到了在貝加爾湖畔牧羊的那個淒涼的身影。
劉伯溫,你大爺的,你不是皇帝想讓我成為霍去病一樣的人物嗎,差點將我坑慘了,陛下想讓我成為蘇武這樣的人。
朱元璋並沒有繼續追問劉牧讀書的情況,在他眼裏,劉牧雖然年紀輕輕,但卻是個極有分寸的人。
“今日朕召你前來,就是想問問你以工代賑的事情。”
李善長剛才還眯著眼,一副要死不活的樣子,一聽到以工代賑四個字,便瞬間來了興趣。
以工代賑,這個概念,自己隻跟張順過,皇帝怎麼會知道啊,難不成是自己那個傻徒弟殿試的時候走漏了風聲。
既然皇帝已經發問了,那劉牧就隻好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倘若有所隱瞞,那後果不堪設想了啊。
“以工代賑指的就是朝廷不直接拿出錢糧去接濟窮人和災民,而是朝廷出錢糧辦一些工程,像修黃河大堤了,修路挖溝了等等,災民通過勞動獲得救濟錢糧。”
朱元璋聽了連連點頭,一向嚴肅的他竟然少有地露出了笑容,整個人一副如有所思的樣子,問李善長道:“丞相如何看待此事啊。”
李善長拱手回答道:“啟稟陛下,此事神妙啊,一來,可以賑濟災民,二來,可以聚攏災民,不至於讓他們成為流民,三來,也可以為朝廷貢獻點力量,可謂是一舉多得啊。”
朱元璋拍著肚子,哈哈笑道:“丞相此言,甚合朕意啊。”
不愧是兩個人精,劉牧隻是這麼一,兩個人竟然能想到這麼遠。
“隻是……”劉牧實在不想打擾皇帝的喜悅,但有些話不得不啊。
一下子,暖閣裏變得安靜下來了。
剛才還喜笑顏開的兩個人,此刻,臉上的笑容也凝固住了。
“隻是什麼?”朱元璋問道,果然上不會掉餡餅的,這樣的好事,肯定會有諸多的限製。
“陛下,以工代賑雖然是個好方法,但此刻時機未到啊。”
“為何啊?”朱元璋還有些懵,這麼好的方法應該越早推行越好,怎麼能時機未到呢。
“陛下可曾想過,現在的賑災糧少的可憐,災民們果腹尚是問題,倘若在拉著他們去勞作,幹活,那等於要了他們的命啊。”劉牧不敢隱瞞,將心底的話全都出來了,因為這牽扯到的是一條條人命啊。”